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2.
前些天, 从教育部的网页上得知, 我们的民族学专业在全国高校的专业评比中又获得了第一名。高校进行这样的评比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 我们已连续第七次夺冠。这代表了教育部对我们的肯定, 也是全国的同行们对我们的认可。看到这个消息, 在高兴的同时, 我心里又隐隐地泛起一丝丝又酸又苦的感觉。因为最该高兴的那个人已经走了, 三个月以前就走了; 因为我想起了十年来我们大家和我本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和辛苦。十年来为了学院的发展, 曾领导我们的那个人, 曾始终和我们同甘共苦的那个人, 始终倾全力支持我们的那个人走了; 十年来最了解我的那…  相似文献   
3.
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是最为丰富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汉文的二十四史.但汉文历史文献记述的重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边疆和少数民族史的研究却往往会遇到史料缺少或不够完整的困难,新疆史也是如此.我们在研究新疆几千年的历史时,有很多空白点、疑难点由于史料之缺乏而无法解决.于是以往在新疆史的撰写中,就出现了不少由于史料不足而众说纷纭的观点,甚至任意的揣测.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发掘更多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杨圣敏一般来说,民族学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田野调查,而其它来源的资料,也应尽量地加以搜集和利用。这些其它来源的资料,往往可以作为我们在田野工作中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的背景、注解和渊源。在这些资料中,历史文献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  相似文献   
5.
公元911年,沙州(敦煌)百姓上甘州(张掖)回鹘天可汗书,这在唐末五代的河西历史中,是一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在河西吐蕃、沙州、回鹘三种势力的角逐中,沙州张氏汉族政权的衰落和甘州回鹘处于主宰地位的开端。此后,甘州回鹘迅速将其势力从东部一  相似文献   
6.
“西域”—名 ,始见于西汉 ,历代沿用 ,一直到 1 884年新疆建省后才渐废弃。“西域”—般泛指玉门、阳关以西诸地 ,然而二千余年来 ,其所示范围却甚模糊。历朝往往依地理知识 ,控驭与交往范围之广狭而有异。狭时仅指天山南北 ,广时则囊括了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印度等广袤地域。本书所称之“西域” ,显然主要指以中亚河中为核心之地区。二千年来 ,这一地区或为中国之一部分 ,或为中国中央王朝之属国、属部 ,或为近邻。总之 ,这—地区之历史 ,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之—部分。古代中国 ,自周代以降迄于唐末 ,一直以渭水流域的长安、咸阳为首都。也…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这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在旧中国时代,中国的民族学界主要依托于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民族学人类学课程.到了新中国前期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学界又成为苏维埃民族学派的一支,曾为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作出卓越贡献,并为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新时期以来,在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来往30年之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入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它已全面开放,不再自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功能学派已初现端倪.新时期以前,民族学曾先后被称为"资产阶级学科"和"修正主义学科"而被撤销.近30年,是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最迅速,也是成果最丰富的时期.这30年的学科发展可以再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与重建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初步发展与研究领域的拓展时期;2000年以后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9月25日,我们①拜访了在北京访问的德国联邦议员科特·汉斯先生,并与之作了友好座谈。②其间,笔者就德国政府及民间对中国西藏等民族问题的态度,南斯拉夫解体和波兰动乱的原因以及中国与欧洲国家民族政策的对比等问题向议员先生请教并与之对话。汉斯先生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和他对一些事件的介绍与分析,多有值得国内读者参考之处。所以,根据谈话录音,笔者节选了双方在几个问题上的问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杨圣敏 《民族论坛》2009,(10):16-17
<正>中国的地理环境保证了各个民族之间较密切的联系中国的长期统一和各民族内聚的这样一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东亚的自然环境。打开一张亚洲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环境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就是一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历史充分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这项制度的实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各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和进步,边疆民族地区及各少数民族与内地和汉族之间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大大缩小了;各少数民族都能够在自治地方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并且有了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全国各民族更加团结,国家空前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是因为新中国建立以来,这项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