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苏源熙 《中国学术》2003,4(4):140-157
“乐”(music)是中国古代唯一真正获得“理论化”待遇的艺术,这一点已被很多论者精确认知。在流传下来的文本中,有关诗学的简论总是从“乐论”(musical theory)套用其整体框架和几乎全部的术语;绘画和雕刻只留下一些涵义模糊的逸事、奇闻;建筑只沦落为房屋和功能的总称;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思想有兴趣的人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在中国,所谓后现代主义大受欢迎,而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却好像少有人提及。惊奇的原因是,在国外结构和解构在历史上,也在逻辑上,是后现代主义的必要前提,而好像在中国,这样的前提却并不存在。中国人接受当代西方思想的范围,大概表现出某种选择跟需求,这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3.
苏源熙 《中国学术》2001,3(4):337-341
《中国学术》第五辑发表了拙文(默契还是预约?——结构、解构的中国梦),盛宁教授读后认为,虽然我察觉到一些热衷解构主义的欧美作者论及中国时,常常发表一些谬误的言论,但我却没有对他们做出足够有力、一针见血的批判。盛教授认为那些欧美作者绝无“对中国的‘认同’”,即便他们表示过对中国的热情赞美,也没有与“真正的中国”有过任何接触,  相似文献   
4.
仅仅谈论世界文学这一点就会让我们将文学置于空间范畴之内进行思考,尤其是在其广延方面.这是否就是一种好的知性之举呢?这里需要做两方面的考察.第一,这种思维习惯很难与很多现有的、信息充分的关于文学的具体性的论点相得益彰;第二,语义学和隐喻学通过文学翻译和跨文化阐释而产生的交叉,对文学某种单一的广延领域.以及这一观念构成了极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