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介绍通过编程实现以HL7标准的检验数据在检验仪器与临床检验信息系统(clinical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CLIS)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从而解决各种检验仪器的接口软件重用性问题,并保证数据交换的准确性.国内外检验仪器的生产厂家应尽快应用HL7标准,规范仪器通讯接口的数据通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IHE互联测试的全程跟踪,从整体框架、具体角色、事务及其中所涉及的HL7和DICOM标准等方面,阐述了SWF技术框架中的一些消息和事务的深层涵义及实际意义,分析了IHE技术测试的实际过程.结果表明:IHE集成流程可以让系统整合更快速、高效、低成本.对于提高医疗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和运行效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理论界提出了儒家伦理普世化的主张并且得到了许多人的积极响应.然而,不论是在世界意义或本土意义上把儒家伦理直接发展成为普遍伦理,还是让其作为一种伦理资源参与普世伦理的建构,儒家伦理普世化运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儒家传统伦理与当代生活分离的现实.只有在冷静、客观地分析中国现实社会所受传统熏染的情况及儒家伦理对当今及未来现代化进程的正负面效力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扎扎实实地做文化治疗和创建工作,才有益于儒家伦理文化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迎联 《天府新论》2006,31(3):25-29
“道德自我”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屡屡被一些研究哲学和社会文化的思想家提出并加以特别的突出和强调。然而,当深入到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去,就会发现,人们更多的是把道德自我作为一种价值理想,甚至赋予了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而对道德自我在现实活动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以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与伦理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摆脱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的束缚,从而遵循了这样的一条思维路径:在逻辑上通过从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的还原一定可以找到某个最为基础、具有“本质意义”的“实体”,通过这个基础“实体”就可以揭开经济与伦理结合的全部奥秘。实体主义还原论思维蕴涵着价值一元论的信仰,以这种思维方式去探讨经济与伦理的结合,不仅会造成理论上的片面性,而且也会带来实践上的盲目性。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生成性思维对我们正确理解经济与伦理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享经济理论大致包括西方分享经济理论和中国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两种形态。这两种理论在思想来源、逻辑起点、基本原理和实践结果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西方分享经济理论所主张的雇员和资本家共同分享利润,只是形式上分享,其实质仍然是按资分配,不可能真正实现公平的收入分享。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所倡导的净收入分成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按劳分配条件下对新创造价值的分享,它可使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动力驱使下,发展生产,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分享。  相似文献   
7.
当前深度贫困已经成为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发展能力与机会的缺失以及心理的失衡与自然、经济上的致贫因素交织互构使得深度贫困不断地积累和沉淀,并突出地表现在地域与人群两个方面。深度贫困主体的现实境遇启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治贫理念、方法和路径,发挥伦理关怀的功能。伦理关怀是深度贫困主体的内在需要,无论从责任、正义角度还是基于关怀伦理立场,社会都有为深度贫困主体提供伦理关怀的义务。在伦理关怀中,我们要以生存为基础,完善“深度贫困”的物质关怀体系;以尊重为宗旨,满足深度贫困群体的精神需求;以制度为保障,促进深度贫困群体的权利实现;以发展为目标,培育“深度贫困”消解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江苏海派经济学者在对主流经济学产权理论及其主张的实践效果进行科学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暂停 MBO、规范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国企职工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深化国企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以来,面对农民增收的应然需要与实然状况之间的张力,基于“政治势能—治理效能—内生动能”的分析框架,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是国家在场、外源嵌入、组织振兴的综合过程。其中,以国家在场凝聚政治势能是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起点,以外部资源要素嵌入乡土社会释放乡村增收治理效能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以组织振兴培育农民增收的内生动能则是农民增收的保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最优行动策略就是通过构建国家政策链、完善乡村产业链、优化村社组织利益链,形成“三链同构”的合力推动。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运用小波变换进行听觉诱发电位单次提取的原理,方法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次试验信号,经小波变换及相关分析后,可从带自发脑电干扰的信号中提取诱发电位信号。小波变换分析与传统的叠加平均方法相比,可减少试验次数,缩短检测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