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易平 《决策与信息》2011,(3):188-18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现代档案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寻找对裁更好地在档案工作中消除电子文件存在的安全隐患,保护好电子文件,成为档案工作者的当前要务。  相似文献   
2.
自“八五”、“九五”计划以来,国家就一直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但至今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仍是学术界大量讨论的焦点问题。同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苏南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笔者通过对资料和文献的查阅,对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提出一些疑惑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轮自2008年底开始的经济衰退,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作用下,经济增长很快走出了低谷,效果明显。但自2010年下半年尤其是2011年却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本文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角度分析了通胀形成的原因。认为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独立性、财政政策货币化、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导致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使得货币供应量失控并导致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5.
论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银行经营的片面性、民营经济自身的特点及非国有金融机构相对滞后等原因,民营经济外源融资与其自身的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严重不相称,民营企业融资难制约了其发展,使其难以继续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撑力量。因此,必须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强化国有银行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政策引导,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个体能力结构可分为心理能力(智商)、体质能力和情绪能力(情商),它们都是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及现实表明,个体成功的诸要素中,"情商"显得尤为重要。当今大学生总体上看是出类拔萃的,其中不少是高"智商"者,但他们之中有些人的"情商"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在提高他们"智商"的同时,必须注意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情商"。  相似文献   
7.
《左传》所记述春秋年间大大小小史事的文字,约有数百篇。作者在搜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加工,“别出炉锤,笔夺天巧”(赵翼语),叙事手法极活泼而富于变化,不拘一格。清人刘熙载称“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①,并非溢美之辞。然就其基本叙事形式而言,则无外乎两大类型:一类是用整篇文字记叙完一事之始末,即“每事自为一章”者;另一类是在若干年之中写出一事的全过程,即“分年散见,隔‘传’相接”者。本文仅就《左传》“每事自为一章”这类叙事体例的性质和特点作一些粗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9.
司马迁<太史公书>"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两种本子及其在西汉藏、传情况,是该书早期文献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它与<史记>文献诸多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客观地说,"藏之名山"本当为正本,实藏于国家书府太史公府;"副在京师"本当为副本,传于司马迁外孙杨恽.正、副两本皆作者生前录写,俱为百三十篇完帙,是具有同等文献价值的原始文本.<太史公书>正本密藏不宣,副本在宣帝时由杨恽宣布.西汉民间流传的<太史公书>若干篇卷,乃出自副本系纯.两汉末年世乱,京师典籍迭遭浩劫,由于<太史公书>有藏、传两种本子存行于世,该书虽有少数篇缺佚或局部文字错乱,但其文本总体上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裴骃《史记集解》的注文散入《史记》本书,是六朝后期《史记》版本的一次重大变化,由此产生一种新的《史记》版本形式———百三十卷夹注本。六朝写本裴注《史记》残卷《张丞相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是最早的夹注本实物遗存。考察两残卷中散置的注文,可知原本八十卷的《集解》注释体例为“标字列注”,变为六朝写本“散注入篇”之后,不仅于裴注原文有所增损改易,而且注文散置混乱,无规范。但由于散注者的目的在于方便阅读,尽管被分拆散置后的注文已非《集解》之原本旧式,然裴注的内容仍基本保存。从裴注的散置状况来看,六朝写本与宋刊本及今本并无大的变化,传世《史记》版本之源,殆可追溯至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