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视觉是人的诸多知觉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知觉形式,其核心品质就是具有积极的、主动的选择性倾向,而意象是视觉活动的唯一形态。视觉意象的五大基本特征显示出,其对于文学艺术创造活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善念是人文精神的灵魂所在。在这20多年的历史演进中,作为“善”之主体的人文知识分子,从内在心态到外在姿态都全然发生了根本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两种不同语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以及彼此相互关系的巨大变化。1993年的讨论,在近似一体化社会结构中,知识分子的独立性相对容易确立,其启蒙民众的内在意愿及文化姿态均容易彰显。而20多年后的今天,三大领域冲突,四种文明交织,两种“冲动”失衡,在这样的普遍状态下讨论人文精神的重构、善念的重铸问题,势必要从人文精神与善念的文化承载体系,特别是文学艺术创造中寻求某种突破,在“多元善变”的文化趋势与“一念安居”的人文精神之间找到一种新的平衡,重新凝结起我们的善念。  相似文献   
3.
李有亮 《社会科学》2007,(6):185-189
人体感觉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整体性的动力结构系统,而视觉正是这一系统进行运作的"特殊中介".视觉具有工具性特征,其它知觉都须借助视觉意象的参与,才能确立起自己的感觉形象;视觉还具有主动选择功能,这就使任何感觉都具有了某种倾向性.这即是"视觉意象"在诸种感觉活动中所起的特殊作用."通感"的发生,终究是诸种感官活动在某种特定情态下,向视觉这一最重要、最能接近事物本质联系的感觉形态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孟州市人事局扩大养老保险范围孟州市人事局机关、事业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自1996年元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执行社会保险管理的各项制度.近日,该局在继市、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面开展后,针对分配到乡镇企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录、聘干科技人员已执行事业...  相似文献   
5.
"言意之辩"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之辩”是关于语言与创造的关系问题的讨论 ,这种讨论从古至今。本世纪这种讨论主要形成两种力量 ,即语言本体论与语言超越论。西方现代语言学普遍将语言提升到本体态度来认识 ,但其致命弱点在于为谋求一种共同性认知结构而忽略了人类极为丰富、生动的经验内容 ;而中国自古就有超越语言的批评传统 ,至今仍有人承继。但这种重感悟、重经验描述的批评传统又缺乏现代科学性的有力确证。本文粗略梳理这一线脉 ,意欲促动寻求关于直觉经验世界的新的阐释途径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人才是指比学术型、研究型人才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对应性",更加强调社会适应能力与岗位服务意识,注重贴近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突出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的人才类型。在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多种素质中,人文素质是基础,发挥着重要的融合与内化作用。而通识教育就是一种以人文素质培养为内核,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理智的和谐发展,强调知识学习的广涉博采和融会贯通,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及务实品格的培养,使之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负责任、能担当的现代文明人的教育。培养人文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亟须建构现代通识教育大视野,以此统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改革探索,从人才目标设定、办学条件配置和教育管理创新、培养手段与方法的"落地"以及育人环境创造等构成要素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李有亮 《天府新论》2016,(5):139-144
女性文学的实践历程,就是女性对自我性别加以辨析和确认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和建构女性自身主体性的过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大致经历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性别意识、历史意识、话语意识五个阶段,并因不同历史时期或显或隐的复杂语境对于作家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女性写作活动中的主体身份呈现出多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叙述主体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诸多叙事因素的设计变化上。同时,因写作身份的调整而促生的修辞策略的变化,也通过作品中或认同、或对抗、或犹疑等不同的叙事态度及话语方式充分呈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言说活动都包含着双重陈述功能,即作为语言陈述和作为意象陈述。作为语言陈述,即在一个言说系统中语言成为了主导性陈述力量;作为意象陈述,即在一个言说系统中意象成为了主导性陈述力量。这种变化取决于言说主体的言说目的的不同,即是为了日常交流,还是为了独立性表达,进而引起言说系统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一种因素被突前,成为主导性陈述力量;另一种因素被置后,成为辅助性的存在。若是语言成为了主导性陈述力量,就使这种言说的性质成为了“实用性、日常性”的;若是意象成为了主导性陈述力量,就使这种言说的性质成为了“文学性、诗意性”的。这便使“语言”与“意象”二者以一种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存于同一个言说系统中。概言之,一个言说系统内在结构的改变,引起了表意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文学语言的“文学性”身份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