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近四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国古代史研究也经历了学科的重建、论域的扩展、方法的更新、议题的转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和日渐扩大的社会影响。近四十年来的古代史研究以断代史的形式展开,几乎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获得了新的认识,但这些进展似乎又未形成新的整体性认识,甚至给人以"碎片化"的印象。站在历史新的节点上,如何评估近四十年中国古代史断代研究的总成绩,成为研究者必须直面的问题。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协同相关单位于2018年底举办"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古代史断代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邀请亲历古代史研究四十年发展的代表性学者,对这一段学术史进行回顾与总结、反思与展望,以期助力古史研究的"再出发"。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是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晚年认为东方社会可以不经过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实现向未来社会的过渡,这就是东方道路理论,即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这一理论的精髓就在于指出了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可以具有不同的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因而在当代中国具有实践意义。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有独特的、有别于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国的现代化只能选择非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爱国主义、群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带给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遗产,保持和发扬她,正有益于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传统文化中诸如中庸、保守、压抑个性、重德治不重法治等不利于现代化的内容,需要在吸取其它民族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书·牧誓》云:“嗟,我友邦冢君, 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 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微、 卢、彭、濮人。” 这是武王伐纣誓师收野时,对从征将士的 称呼。其中“友邦冢君”一词,近人大多释为 “友好盟邦的大君”,谓此即对西戎八国 “庸、蜀、羌、、微、卢、彭、濮人”君主  相似文献   
4.
1954年江苏丹徒出土的《俎侯夭簋》,一直以其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吸引学者的注意。几十年来,人们对它的考释不遗余力,尤其是对该器的时代,现在基本都统一到康王时代这个认识上来了。但迄今,铭文中一些关键字词的释读仍然存在着分歧,与这些字词相联系的有关西周及吴国的早期历史地理问题,也因而无法进一步澄清。笔者留意于此铭已久,铭文中如下关键之处是值得进一步商讨的。 一、器作者虞侯夭或俎侯夭的夭字,自器物公布以来,诸家考释均读作矢,这个释读是错误的。铭中此字曾两度出现,皆作,像人倾头形。甲骨金文中屡见此字,但头向左向右无别,过去吴式芬、方浚益、叶玉森诸人皆释作夭。但也有释作矢的。他们之所以作出不同判断,大约主要出自这个字的形体有头向左倾或向右倾的区别,因为《说文》中是将头向左倾的定为矢字,而将头向右倾的定为夭字,虽然这两个字都被解作是“从大、象形”。陈梦家先生认识到《说  相似文献   
5.
论禹治洪水真象兼论夏史研究诸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先秦史学界及考古学界对夏文化的讨论很热烈,但有一个问题让人不得其解,就是对于大禹治水的事不怎么涉及。我们过去讲夏史,总是从大禹治水开始的,少了它,就很难把夏史讲清楚。现在讨论夏文化,避而不谈这个问题,我以为也同样难于把夏文化弄清楚。大禹治水故事不仅牵涉到古代洪水事实的有无,而且牵涉到夏后氏渊源和夏文化分布、夏代物质文明和国家产生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不可不花气力弄清楚。故不惮其繁,作如下考辨,以就教于研究夏代历史的学者。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汉代的社会性质,从五十年代以来就是争论的焦点,直至今天还未取得一致的意见。近来有些同志喜欢用中西对比的方法来研究汉代社会,说汉代社会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有“惊人相似”之处。究竟是不是这样?对比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我有些怀疑,因此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和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7.
《诗·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西周庶人一年四季劳动生活的诗篇,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首诗所揭示的西周庶人的社会身份却存在着不同认识。不少人认为诗中的庶人是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其中一条重要根据,即该诗第二章的如下几句:  相似文献   
8.
论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祖先地位的确立沈长云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的共同祖先,这在今天,已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包括海外华人的共识了。随着我们民族的日渐繁荣昌盛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这位公认的祖先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究竟是一位什么身份的...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安徽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文化厅暨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发起的“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于2001年7月20日至24日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  相似文献   
10.
《史记·楚世家》云:“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日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复又述楚成王熊通之语云:“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同一鬻熊,在史迁笔下,一为周文王师,一为文王麾下奔走给事的臣僚,似乎很不协调。不少人因此对于史载有关鬻熊的传说置以将信将疑的态度,尤其对于鬻熊为文王师的说法,更直斥其非。崔述《丰镐考信录》便云:“今所传《鬻子》书,有与文王武王问答之语,《列子》及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