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正义作为人类的价值观念,本身就是人类的意识。这种意识不仅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意识,还是并且主要是人类对自身的意识。正义不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而是人类在自我意识产生后的结果。人类意识的多样性决定了正义观的广泛性。人类的自我意识包括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人类集体的自我意识,正义是二者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类对于正义的自我意识经由法律来外化,通过法律来维护和实现。  相似文献   
2.
尽管现代心理学对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人们对梦的许多困惑不能从现行的梦的解析理论之中得到满意的解答.梦的运作方式最令人困惑,它为何将思想转换成感觉意象?为何采取象征方式,并通过凝缩、移植和替代等进行伪装?梦是人自然的心理活动,对这些困惑只能进行符合自然逻辑的解析,自然逻辑是人们解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程序法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确立,程序法治是程序正义的保障和通往实体正义的必由之路,违反程序法治会损害司法公正、侵害人权。但是,法律程序并非完美无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存在割裂,遵循程序法治会付出代价,有时造成实体正义的牺牲。这是法治所必然付出的代价,我们仍然要选择程序法治,制定和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来弥补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4.
爱作为文明之母,是解读人类文明的一把钥匙。法制文明同样建立于人类之爱之上,是人类之爱发展的产物。爱与法制文明具有特殊的关系,法制既为人们提供理性的爱的行为规范,又平等地和强制地将爱施与人们。爱与法制文明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人类之爱的发展既是物质生产推动的结果又是被法制强迫的过程,法制的发展强化了人们之间的爱的联系;爱的发展也促进了法制文明的发展,使法制在整个人类共同体范围内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平等权是人类的基本人权 ,被视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不可或缺的自然权利。平等权的自然基础决定了平等权作为基本人权的必然性、合理性。平等权的自然基础在于人类自身的特性 :人类作为类的存在和人类的精神存在  相似文献   
6.
对法官的法律推理的心理分析表明,法律推理并非一个纯粹逻辑的过程,也并非一个恣意的过程。法官的非理性和理性、无意识和意识、个体性和社会性交互作用于法律推理。法律推理以法官的直觉为开端,渗透着法官的个性,同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心理强制,借助法官的经验和智识而进行判断、推理,逐步获得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的“内心确信”。若获得法律推理的正当性就需要法官的自我超越,超越个人的非理性、无意识和个性,求诸理性,以意识支配法律推理。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困扰社会和阻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尽管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然而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总归在于社会本身。正是社会弊病导致人性的割裂,使一部分人走上犯罪道路。当代人私欲的扩张削弱了人的理性、强化了非理性;道德的沦丧使人弃善择恶;社会的压制则令个人反抗社会。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使他们中的一部分易于成为社会弊病的受害者,割裂人性;他们因而又转化为社会的侵害者,实施犯罪。  相似文献   
8.
犯罪原因非常复杂,它是犯罪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尽管犯罪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已达成共识,但在究竟哪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当然,现代犯罪学家大多倾向于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然而,既然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也是通过作用于心理促成犯罪行为,就必须探讨犯罪的心理动因。精神分析学作为深蕴心理学和心理动力学,有助于我们揭示犯罪的深层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9.
程序法治在今天或许已并非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因为程序正义的理念已经建立。程序法治是权利与司法公正的保障,违反程序法治会侵害人权。然而,遵循程序法治也会付出代价,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存在冲突和矛盾,坚持程序正义有时造成实体正义的牺牲。这就产生困惑,那么我们应如何选择?我国的法治状况要求我们须坚持程序法治,制定并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早已有之,但二战以来,其呈现出犯罪急剧上升、恶性案件持续增多、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等惊人势头,以致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被称为"三大社会公害"之一.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也呈现出与世界各国相同的态势,因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只有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特点等问题,确立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才能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心和爱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