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本文针对英语文章频繁出现的成语活用的语言现象 ,运用语言运动变化的发展规律 ,从语法层、词汇层和修辞层角度把英语成语的典型性活用现象归纳为八个种类 ,分析了各种活用方式的产生原因、过程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发展趋势 ,认为成语并非一成不变 ,它既是相对静止的 ,又是运动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电影《冰河世纪》的上译版与台湾版对白翻译为例,研究从译者主体性、文化中心性和审美情趣等三方面进行的翻译选择。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人物繁多,称谓复杂,在众多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对称谓语的影响。本文以杨宪益夫妇所译之《红楼梦》为例,通过其亲属称谓词的翻译比较,来看其译出过程中造成的文化内涵的缺失,并试着探讨其在一定范围内的弥合策略。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它的生成具有一定的理据。象似性是理据性的表现之一。本文从影像象似性、图示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三个方面考察了网络语言的象似性表现,并进一步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心理因素、情感需求、思维方式四个方面探讨了网络语言生成的认知理据,以便我们更好的把握语言与现实、认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喜福会》作为一部讲述中关文化差异的小说,引起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其折射出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多从跨文化的宏观视角进行整体分析。本文根据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对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所反映的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并得出中关文化从碰撞与冲突走向交汇与融合的和谐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小说《围城》中拥有大量新颖独特的隐喻表达,使其成为小说翻译的难点。本文从翻译的层面分析了小说《围城》中隐喻的特点,从修辞学的角度对其隐喻进行分类,并对名词性隐喻、谚语性隐喻、讽刺性隐喻等典型隐喻的译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初步归纳出小说《围城》中隐喻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的关照下,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均反映了隐藏在译文背后的两种文化之间的权力争斗,即弱势的被殖民文化在面对处于中心地位的西方文化时,由于相对权力地位的落差而寻求恢复自我的话语权,并通过权力运作策略向中心趋近。因此,二者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主体,在寻求话语权这一本质上存在着统一性,其间的差异只是复杂和程度的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英汉语中的数字符号深深地打上了各自文化的烙印,并呈现出诸多不同的所指和能指,而这源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如民族心理、民族历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汉语数字符号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英语对应物有相异之处,造成了在英汉互译时,译者应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方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经贸英语阅读的典型题材,概括了经贸英语文章具有的独特的语言特点和风格,揭示了经贸英语阅读课程带有普遍性的内在规律,也提出了常见的阅读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