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人口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市场培养期内机场长途巴士时刻表动态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一部分民航机场增加长途巴士服务以强化竞争力,长途巴士开行后机场市场份额逐渐上升的过程通常叫做市场培育期,缩短培育期是强化长途巴士效率与效果的关键.文章站在运营者的角度,以培育期最短、机场市场份额增幅最大、运营成本最低为多重目标,动态优化培育期内机场长途巴士的时刻表,得到培育期内各时点的巴士发车时刻表与机场市场份额的增长曲线.优化模型刻画了乘客机场选择习惯的变化与发车时刻表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前后时间点上机场市场份额的动态联系.计算结果显示,动态时刻表可缩短机场长途巴士的市场培育期,迅速增加机场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民人居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人居生活质量(QOL)的主要影响要素应包括:产业及经济水平、交通可达性、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五大类,据此可构建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体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明确了各影响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并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层次中各指标在本层次中的权重以及对总目标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城市内交通可达性已成为影响人居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因而,要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管理者应该首先改善居民出行的可达性,尤其要提高居民通勤和购物出行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3.
确定在不同城市规模(交通需求)情况下相应的最适交通方式结构,为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导致城市规模(交通需求)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城市人口、经济水平等,与形成不同交通方式的经济特点的影响因素,如居民年龄、出行距离、收入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基于如上机理,确定参数,建立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确立在不同城市规模下的最优运输方式结构,并利用大连市的实际交通资料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4.
基于需求季节波动背景,在考虑货主选择惯性的条件下,以班轮公司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远洋集装箱运输系统优化模型,优化航线网路结构、航线配船,基于需求波动与货主选择惯性特征优化航线网络的调整方案与舱位配置.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一种遗传线性规划混合算法.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能够在考虑运输服务稳定性的要求下,优化班轮运输系统,在提高班轮公司收益的同时,提升货主的服务体验.最后通过分析计算结果,证明了模型的实际意义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企业和劳动力选择行为视角下的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制造企业选址和劳动力工作选择的行为角度出发,以劳动力的工资为纽带,构建了一个制造企业生产和劳动力务工选址均衡模型,研究均衡条件下制造企业及其劳动力的转移形态和布局。在此基础上,以我国泛珠江地区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产业为例实施计算。结果表明,与现状相比,在均衡条件下,泛珠江地区内各省份间的工资水平差异性加剧,同时制造产业由广东省向邻近四省及内陆部分劳动力输出省转移,其他劳动力输出省将继续扮演劳动力输出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非殖民化后,非洲主要国家开始独立管理各自的港口,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各港口的效率差别很大。站在全球化角度,分析非洲各港口的状况以及影响非洲港口效率的主要因素,阐述非洲港口的改革进程,并提出改善非洲港口效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集装箱码头中干扰事件发生后泊位计划的调整问题,目的是降低干扰事件对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的干扰.基于干扰管理方法,建立泊位计划干扰恢复多目标、多阶段模型,该模型考虑码头不同客户的特点以及多方利益的平衡,从码头作业成本、船舶延误以及计划偏离度三个方面度量系统扰动.为求解模型,提出了基于字典续的求解方法,并利用算例对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算法可以有效解决泊位计划调整问题,模型能够考虑各方的利益以及码头各类客户的特点,因此得到的泊位调整方案更科学,同时,模型各目标的重要顺序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李珊  杨忠振 《西北人口》2012,33(2):17-21,26
在对老年宜居社区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构建方法。并将老年宜居社区评价体系分解为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微系统层和若干具体指标层,建立了系统完整,层次结构分明,指标明确的老年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