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主持人语     
正传统知识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知识结晶,是被长期实践证明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创新以及习惯做法。然而,传统知识由于其固有的"非新颖性"特征,常常被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所忽视,得不到应有的专利保护。这已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土著与地方社区的极大不满,由此导致传统知识保护和惠益分享的国际争论。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遗传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经济技术全球化格局下,生物遗传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对生物遗传信息的认识、掌握和利用已成为一种知识优势和技术优势。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的生物技术公司大量获取发展中国家的生物遗传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资金投入进行研究开  相似文献   
3.
迪庆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退牧还草对中国西部牧场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功用已经日益得到相关学科的学者专家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研究.然而,退牧还草这一生态保护政策与传统知识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研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与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的传统知识,退牧还草不仅具有生态恢复的功能,同时也是传统知识恢复的契机.本文以红坡村退牧还草为例,研究在这一政策实施背景下当地传统知识的恢复,并进一步探讨不同民族地区如何根据地方特点更好地适应和执行国家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4.
侗族人民在长期利用当地生物资源过程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而这些传统文化和知识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侗族糯禾文化、民族医药、饮食文化习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文化等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糯稻遗传多样性有保护作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促进传统知识的利用和惠益共享。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国际上讨论传统知识最富成效的法律框架。10多年来,为推动传统知识的保护,《公约》缔约方大会设立了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以专门负责传统知识相关议题履行与后续谈判的机制;制定并实施了履行第8(j)条及相关条款的多年期工作方案;通过了旨在加强建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和文化影响评价的"阿格维古自愿性准则"和旨在促进尊重传统知识的"特加里瓦伊埃里道德行为守则";2010年通过《名古屋议定书》,建立了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还确定了传统知识保护特殊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2010年以来,《公约》缔约方大会已经通过多项决议以促进传统知识的保护、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习惯性可持续利用和特殊制度建立将是《公约》未来谈判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7.
以西双版纳曼山村为田野点,重点考察橡胶种植对布朗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而提出加强规划研究、重视发挥传统知识以修复文化生态等措施。西双版纳以生物和文化多样性著名。近年来,橡胶种植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不同学科的学者专家、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注,然而橡胶种植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却未引起足够地重视和研究。当地少数民族与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文化实践和机制在橡胶种植这一背景下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嬗变和消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