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明末万历年间至清代乾隆年间,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在中国流传了二百多年。当时的西学主要是天主教教义和某些科学技术。西学得以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明清之际的王学风行和实学高涨为其提供了思想张力。学术界长期来对此甚少论及,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一、王学对西学的张力王阳明的心学至明末风行于世,压倒了曾笼罩一切思想文化领域的程朱理学。“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明儒学案》卷三十二)。泰州学派和王畿使王学成为广泛的社会思潮而席卷明末,因而这里主要分析他们的思想对西学传播所产生的思想张力。第一,王学的良知准则论引发出对儒学思想权威的破坏作用,创造了西学得以输入和传播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的日本观之演进陈卫平近代日本的崛起,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和变革紧密相联。因此,怎样看待近代日本,是近代中国人思考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演进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从无知到关注;从了解到仿效;从批判到抵抗。自《汉书》以来,历代官修史书对日本都...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理论的源流中,内发性发展观是在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及世界体系理论之外,一种较为新颖的理论思考。它的形成和展开主要在日本学术界。本文就此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4.
王峰  陈卫平 《决策》2005,(6):50-51
党政一把手之间如果人为地封闭起来,不给对方机会和空间,时间一长,就会出现交往障碍和关系僵化。只有多沟通,才能使双方信息和能量的交流畅通无阻,实现相互间长期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信任对 CSA 经济的可持续至关重要。 文章基于信任建立过程和信任发展的阶段性理论,通过单案例的研究方法探讨如何构建社区支持农业中的消费者信任。 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信任的建立分为初始信任与持续信任两个阶段。 在潜在消费者的初始信任阶段,直接或间接关系、公开的信息、农 场主特征和消费体验会引发消费者的计算过程、转移过程、预测过程、意图过程和能力过程而建立消费 者初始信任。 在会员的持续信任阶段,用户体验和社会联系会引发消费者的预测过程和意图过程而维 持会员对农场的信任。  相似文献   
6.
陈卫平 《学术界》2001,(3):248-252
20世纪末 ,有一位新中国的哲学家受到了国际哲学界的关注。 1997年在韩国汉城举行的国际中国哲学会第 10届年会 ,专场讨论了这位哲学家的思想 ,并对他在 2年前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自 1995年以来 ,国内外学者已发表了近 50篇研究他的哲学思想的论文。这位哲学家就是冯契。冯契于 1915年 11月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从普通的农家子弟到著名的哲学家 ,冯契在这条人生道路上 ,终身与书相伴。冯契之所以引起国内外哲学界的重视 ,是因为他的智慧说理论 ,对于 2 0世纪以来困扰人们的科学和人文的冲突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作出了创造性的回…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讲话时需要使用一些语用策略。研究目的是从语言交际角度出发,对国际贸易交际语境下语用策略的运用进行研究。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是语料研究。口头交际语料分析方法的运用,为本文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是言语得体策略、委婉语策略、模糊语言策略、间接言语策略、不实施威胁面子行为的礼貌策略等的运用关系到国际贸易交际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善有善报,恶有恶果”是促进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倘若“善有善报”嬗变为“善有恶果”,这会给和谐社会道德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然而,现实中屡屡发生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现象却正在强化这一荒谬逻辑。这种现象主要与当前政府显性价值导向偏失、补偿立法滞后、社会保障缺位和感恩意识匮乏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道德问责机制,补偿道德再生产成本,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感恩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角色认知的概念与功能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角色认知的概念与功能初探陈卫平角色概念自从被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Mead)首次应用于社会学以来,经过社会学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已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社会角色理论。它是社会学理论中最经久不衰的理论之一。研究角色理论的文章浩如烟海,但是这些研究正如J·H...  相似文献   
10.
略论孔子思想体系的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孔子思想的评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有的说孔子思想是唯物的、进步的;有的认为孔子思想是唯心的、保守的;而所依据的材料几乎都是一部《论语》。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方法论上讲,就是把孔子的思想看作是绝对纯粹的:要么是这,要么是那。其实,一个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常常是充满矛盾的。如果我们认识到孔子的思想体系的矛盾性,那么,也许就能避免依据共同的资料得出相反的结论。本文即从孔子的政治观、天道观、伦理观和认识论等方面来分析他的思想体系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