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7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传统哲学,从先秦时代至明清时期,大多数(不是全部)哲学家都宣扬一个基本观点,即“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确实值得深入的考察。在中国哲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谓“天人合一”具有复杂的涵义,今试加以剖析。一、“天人合一”成语的来历所谓“天人合一”,可以看作一个命题,也可以看作一个成语。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先秦时代,而这个成语则出现较晚。汉代董仲舒曾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又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书《深察名号》),但是没有直接标出“天人合一”四字成语。宋代邵雍曾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皇极经世·  相似文献   
3.
国学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与时代张岱年前年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印大型杂志《国学研究》,《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国学在燕园兴起的文章,颇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此之前,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国学丛书”,已出十几种;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编印了“国学大师丛书”;同时有关单位分...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现在正在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包括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在长达二千年的封建时代,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儒学居于主导地位.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五四"运动以来,儒学受到猛烈的批判,但是儒学的影响仍未完全消失.儒学对于现代化的关系应如何看待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谷牧同志为本刊题辞犯汽研轰稚 瓜井、屯 、、仁维、.!的魂代。公执﹄、无.、,一.展学娜文流眼”走孕对研 馥含清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山东省省长赵志浩同志题辞一九如。冰寸育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梁步庭同志题辞 ·态争容甲阅甲代户仪诱︶山东省政协副主席陆愁曾同志题辞时礴卑牢特炙鬓撰锹敬味札文够矛扩妙序步"久妇,尸‘琢娘河拟绍、夕泞、丝冲灌钱劝夕力咫者洛又伏左叮穿支邓攀髓秃崔侍考呀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外交部顾问宫达非先生题辞汐系妙了几迁洲刁,屹尹广尸少声势涪了刁彩灿乒尹毯…  相似文献   
6.
治学经验谈     
<正> 我从开始学习哲学和哲学史,到现在已五十多年,然而经验不多,略有可言,简述如下: 第一,吾以为,研究学问必须有追求真理的热忱,必须有爱国的真情实感。从古以来,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有所创获的人,莫不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或者为了解决人生的疑难,或者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或者为了挽救当时社会的危机,从而致力于理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评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一期,对于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了一定的分析,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93年,季羡林同志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天人合一新解》,引述了钱穆先生遗作《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赞扬天人合一,于是引起广泛的讨论。许多学人写了关于天人合一的文章,赞扬天人合一者有之,批评天人合一者有之,其中确有许多佳作。这些文章,我未能完全见到。近来我又考虑天人合一的问题,又有一些感想,写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会通中西综合创新--国学大师张岱年访谈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张岱年,我国当今的国学大师。他的学术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对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对文化问题的研讨。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学术大师,如今,虽然年愈九十,须发皆白,病魔缠身,但仍关注着祖国的文化学术和现代化事业。最近,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张拴平就中共创始人之一张申府的研究和当前我国的文化问题两次走访了张老。张老思维敏捷,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及走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访谈录”经张老亲自审订、修改,由《社会科学家》杂志首先发表。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张老对敝刊的支持并祝他健康、硬朗。问…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世纪,中国文化必将赶上西方的步伐而且独放异彩.一、文化更新的基本规律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创造了自成体系的中国文化,而且影响广被于东亚地区,成为东亚文化的中心.近代以来,与西方相比,中国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文化的体与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体用问题,近两年来又引起讨论。当然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同的意见相互争鸣,这是正常的。也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并无实际意义,不值得讨论。我认为不然。事实上,这个问题还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应该予以科学的分析。时至今日,中国文化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现代中国文化的体与用.应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