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本体论上所强调的天人一体 ,及其在功夫的展开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合一等理论 ,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与当代生态学的一些环境价值理念有一致性。但是 ,立足于现代化的进程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必须做现代性的转化 ,即只有建立在科学实践基础之上的“天人合一” ,才能引导人与自然展现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忠春 《社科纵横》2006,21(9):40-41
发展是目的,关键是如何发展和向何处发展。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观肇始于邓小平对经济发展路线、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及其方针的重新确立和调整,中经江泽民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最终在当下延发为“科学的发展观”。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已从紧迫急切走向从容理性、从经济单向度面向全面协调、从“为物”转向“为人”的思考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到生态文明阶段的显著标志,也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生态伦理基础。从用火观念、饮食文化、丧葬习俗、建筑风格、命名习俗、宗教观念、游牧方式、法制观念8个方面论述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内容,重点探讨蒙古族生态文化中与森林文化有关的内容,系统地挖掘民族文化中合理、有价值的成分,以期保存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丰富森林文化研究的内容,为当今的森林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探究人的本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社会关系阐述了"共同体"的思想,并根据是否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区分共同体的"真假"性.马克思所预见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与前者强调社会关系的共同体相比,后者更多的突出责任和价值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意义,旨在建设长治久安、共生共赢的国际发展新环境,体现了对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官箴文化的有关表述中,民本思想的文化认同不仅需要道德的说教、良心的检点,更需要对现实利害关系的时时考量。这些考量既来自清代仕者对个人身家性命之犯罪成本的权衡,对其政治利害博弈的成本计算,又源于官员在应对自身行政考成问题上所感受到的对亲民政治功效的深切认知;而其保富思想所发生的内涵转化,更是清代官员立基于济贫、财政等经济、社会问题,以及行政、风俗等政务经验所作的多层总结及深层考虑。得失权衡成为推动传统为政者进行民本文化认同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6.
传统德治关注法的内在权威,注重基本道德的法律化,不仅使传统法律蕴含了重民恤民的民本思想,更以伦理法律化的形式培养了社会直接的伦理精神。但德与法的互化不仅侵蚀了正式制度的独立性,且影响了德自身的发展,使公德缺失、私德泛滥,德治更多地获得了形式与工具的意义。因而作为可资借镜的前提,传统道德的专制性、等级性及义务本位特征必须剥离,道德法律化的空间及公共权力的属性必须考量。  相似文献   
7.
胡适所选取的实验主义,不仅可满足启蒙之需,而且与传统的实用理性有相契处。在对实在论的诠释中,胡适不仅以传统无神论思想批判了詹姆士的上帝观念,而且在接受杜威“人化自然”的观念时,他又在传统自然主义的影响下赋予实在论以客观的意义,在认识论上强调要把握因果关系并恢复了“知”的认知含义。而当胡适以西学为参照整理国故时,实验主义的进化论与功利主义精神在成就传统历史主义的近代化时,却又在与后者的遭遇中被进一步消解。  相似文献   
8.
晚清,作为沐浴欧风美雨的前沿阵地,东南沿海地区私学率先奏响了近代化的乐章,成为新式私学最先崛起、最发达的地区,并呈现出多元主体参与办学、爱国热情高涨等特点。东南沿海地区在教育上成为先行者,在引进新学、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理论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对晚清教育近代化,起了有力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天命"而"果报"的传统思想所构筑的道德敬畏心态的形而上学,不仅对传统仕者的官德立品提供了内在动力,而且还展现了由"神道"而"设教"再到道德"说教"的"达人"之路。其于情感呈奉中所呈现出的审美旨趣、荣辱意识和道德用意,不仅启示我们要在社会发展定数的不可控中,于自身生存有限性的高度警觉里,将这种对于生存的敬畏演变成对于道德荣辱本身的敬畏和自觉,并由此转化为人类自身的道德救赎行动;而且其由"神道"到"人道"的重心演变,更引导我们在其价值的现代化转化中,要以对"形而下"世界的更多关照去实现其"形而上"的神圣魅力。  相似文献   
10.
从国故整理看胡适的文化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的国故整理涉及文史哲等各方面 ,为中国现代学术开创了全新的整体范式。尤其在儒学研究中 ,他不仅对孔子、孔教与经学做了理性的检视 ,还对传统哲学的人文批判精神做了有意义的挖掘 ,从中可见其传统意识。但考据癖及对方法论的偏重限制了他的文化整合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