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县域面积广大、农业人口众多,"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明显。这种特殊市情,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重庆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现实表明,重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且不平衡,不利于统筹城乡建设。因此,充分发挥重庆市高等学校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打通高校优势资源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通道,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壮大,推动重庆统筹城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要途径。回顾近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的成果,发现它具有“三多三少”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多强调正规教育(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少谈非正规教育的作用;二是多强调普通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少强调职业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三是多讨论各级各类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少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评价。思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现状,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功能,切实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问:张老师,您好!您一直致力于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和教育发展研究,并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在您看来,与中国其它地区相比,西南民族地区有何特殊性? 答: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山川地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文化的"共生",便是这种特殊性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4.
内地西藏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合作能力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民族、国家的和平发展。调查显示,内地西藏班办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总体效果显著。但仍存在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合作意识与合作行为脱节、合作范围局限于本民族学生之间等问题。学校教育还应积极强化合作意识、重视学生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经济的研究结论显示教育是治贫的重要途径.但事实表明,增加教育投入并未能让贫困地区脱贫,“教育致贫”现象更加突出,因而按照常规模式难以实现“教育治贫”的目标.究其根源在于贫困地区只有教育成本的单向度支出而没有教育收益作为补偿,教育投入与收益之间没有实现闭合的循环.对此,应探索教育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为“教育治贫”提供新的思路.具体说来,应重新认识教育的经济功能,区分三级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收益率,“经济先行”与“教育先行”并重,建立教育成本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受历史等因素影响,稳定一直是西藏发展中的主题.各种不稳定的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冲突、环境冲突、边境关系冲突.究其根源,西藏稳定与西藏独特的生态环境、文化背景、地理位置有关.教育在西藏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依赖于西藏教育是否尊重和体现了西藏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方面的特殊性.发展西藏特...  相似文献   
7.
内地西藏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合作能力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民族、国家的和平发展。调查显示,内地西藏班办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总体效果显著。但仍存在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合作意识与合作行为脱节、合作范围局限于本民族学生之间等问题。学校教育还应积极强化合作意识、重视学生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影响学校布局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学校规模、服务人口和服务范围。但是,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布局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特殊的地形地貌、落后的交通条件、分散的人口分布、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薄弱的农村教育发展基础等。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布局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考虑其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做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生产方式转型、"以人为本"观念的确立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大背景,使民族地区学校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学校管理转型势在必行.而民族地区学校管理面临一系列问题,落后的管理理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沉重的文盲负担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数量少的民族本土教师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等.因此,民族区学校管理应积极实现转型,创立民族学校教育品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本土化民族教师的培养、增强民族地区学校管理的市场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独特性,其保护及传承的意义重大.但现行的保护方式更多地强调了保存其外在形式,仍是一种静态保护,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本质内容,不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着手,探索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并试图通过改革学校教育以培养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