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小学教师转岗幼儿园教师是我国支持幼儿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有效缓解我国农村地区幼教师资短缺现状,解决中小学富余教师再就业难题。本文运用访谈法对小学教师转岗幼儿园教师的现状、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该举措的策略和具体要求,为今后的转岗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儿童遭受家庭暴力后极少主动向他人求助或报案,除了因自身求助能力不足的原因外,还源于他们对求助目的与手段的权衡比较;求助自由受到价值规范与环境状态的约束限制。对亲属的依赖关系也阻滞他们权力的行使。我国承接儿童求助的社会主体亦处于消极应对状态。因此,有必要从儿童自身和社会承接主体双向入手,探索提高救助遭受家庭暴力侵害儿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承接机制。  相似文献   
3.
角色区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采用马赛克研究范式,并结合观察和访谈教师以探究“儿童的视角”下幼儿园班级角色区环境特征。研究揭示了“儿童的视角”下班级角色区环境的图景:材料应漂亮、丰富、可互动且有幼儿元素,主题应能体验社会情感并符合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空间布局应兼顾封闭与开放,环境布置应整洁、情境化、可互动,规则生活化、直观化。因此,应注重材料的互动性、美感和数量,增加环境中的幼儿元素;重视角色区的社会情感体验和幼儿主体性彰显,关注幼儿经验和思维特点;空间布局要兼顾封闭和开放,注重环境布置的整洁、情境化。  相似文献   
4.
受长期的农业社会影响,中国传统儿童家庭教育在理念、内容和方法上具有鲜明的"私性"特征,造成儿童独立性差、责任意识淡薄、合作精神缺乏.中国社会转型对民众的公民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当代儿童家庭教育必须加强"公共"精神建设.当前,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公共"精神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家长缺乏社会公共责任意识,随意推卸家庭教育责任;一些家长个人功利性过强,对家庭教育的公共性内容依然重视不够;一些家长教育方法的个人随意性依然存在,家庭教育悲剧时有发生.要提升儿童家庭教育"公共"精神建设,推进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宣传,完善家庭教育法规体系与社会监控机制,健全与优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1856年,威斯康里州建立第一所幼儿园,这标志着美国正规早期教育的开始。美国早期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颇具特色,现作如下介绍,以资借鉴。一、早现教育受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有力支持如果说,本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只有民众和早期教育工作者关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的话,那么,自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社会的变革、家庭结构的改变和早期教育观念的更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早期教育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有力的支持。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通过立法加强早期教育。自70年代以来,美国制订了一系列的保教儿章的法律和…  相似文献   
6.
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框架,从教育扶贫与扶智的角度,回顾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对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演进脉络的时代性总结,也是对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防止民族地区“返贫困”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思考。自1984年我国正式提出“教育扶贫”的政策议题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体现了政策的存续和变迁,并历经四个历史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体系。21世纪20年代后,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反贫困政策的未来接续要在立足于“防贫困”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质量和效益,落实“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质量政策;强调公平与正义,设计“差别原则”的经费投入政策;推进民主与法治,建构“良序善治”的体制政策。最终通过政策体系的协调与互动,共同推动学前教育“后普及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