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通过鹤峰屏山土家族的招赘婚姻从改土归流以前到现代社会变迁历程的描述,认为招赘婚姻里发生变迁的只是一些形式,如婚礼仪式、通婚圈等,其传统核心的东西基本保留下来:招赘婚姻一直在屏山村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对招赘婚姻的观念与态度一直没有改变。招赘婚姻的延续是对社区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和政治环境适应的结果,它维持了社区的社会秩序和整合。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的再造与重构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恩施土司城的个案研究表明,“文化景观再造”在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司城不属于遗址所在地的开发,它的文化定位和旅游形象是地方政府按照自己的意图建构起来的,集中展示了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土司制度和鄂西南本地的民风民俗,为民族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特殊的“传承场”,实现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凝结着本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其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龙山县捞车村和来凤县舍米湖村为例,探讨了湘鄂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在发展中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和经验。研究认为:传统村落的发展要树立整体保护理念,注重自然生态、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多样化的开发原则,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培养地方精英;村民是村落的"活力"源泉,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快村落发展,重建地域自信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湖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曾对湘西龙山县苹果村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留下了宝贵的调查报告.本文以此为蓝本,通过再次回访,发现当代土家人的生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迁,当地稀有的土地资源反而出现部分闲置状态.这些变迁既是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村民主动选择与适应的结果.农、林、牧兼营,多样化的生计方式适宜土家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生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