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蜚声中外的名导张艺谋有一件“幸运服”——民俗,这件“衣服”曾屡屡在国际电影的重要评奖活动中亮相。可是最近的一次却例外了,张导没能如期穿上不说,反倒引发影迷对他的近作《十面埋伏》的声讨,老谋子是否“成也民俗,‘败’也民俗”了呢?  相似文献   
2.
《阅微草堂笔记》对于一部分正面女性形象评价标准有时显得特别 ,并且表现了相当深度的人性关注 ,看起来与正统思想大相径庭 ,值得重视。但总的说来 ,这种关注的背景仍然是男权语境 ,作品肯定的正面形象 ,依然是为男性的存在而存在 ,作品着力塑造理想的标准女性 ,力图构成一种文化规范 ,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巩固了对女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明清小说所描述的民间巫术和禁忌习俗中,女性承受着身心双重的痛苦折磨,这是时代和社会悲剧的侧影。明清小说的作者过分宽容地演示了男性的霸权心理,而且延续了男权文化的女性评价标准,没有提供帮助女性战胜各种危险的可行性指导,也不可能培养女性积极进取、有效抗争的精神,其思想局限对民族精神造成的损害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4.
明清小说中描述的民间俗信形式种类繁多,寄寓了小说人物及作者的生活理想。俗信形式传播了礼教,礼教内容使俗信形式得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官方的认可和支持,其形式、内容及传达的伦理精神都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谈到文学发展的历史和路线时指出,中国从诗三百到北宋两千年间的文学史主要是诗的历史,从南宋起改变了路线,接受了外来影响,走向小说、戏剧的时代.正因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因而它的形成和兴盛,标志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6.
前代历史人物在"三言二拍"中是一组不容忽视的人物形象,作者为了达到道德宣教的目的,将这些人物原有的故事加以不同程度的改造,其人物衍变形态有历史矛盾简单化、人物面貌平民化、因果逻辑观念化、积德效应私利化、行动方式游戏化等.其中,也贯穿了市民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涌现的文学新秀.从一九七七年开始,到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他出版了小说散文集《兵娃》、《姊妹本纪》、《早晨的歌》、《山地笔记》、《贾平凹中短篇新作集》、《野火迹》和《月迹》等,共发表作品三百多篇.他的作品,清新朴实,亲切自然,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这除了在内容方面“洋溢着作者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洋溢着对他所描绘的生活题材、人物的深刻了解和热爱之情”而外,是作品中那些“生动有致、绘声绘色的动人描写”(见本书序).而这些动人描写的  相似文献   
8.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依斯的《都柏林人》和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摹写了一幅幅乡土气息浓郁的生活画面,描写生活命运的变迁和相应的人生态度,展现富于地方特色的各种风俗画面,以其题材来源的一致性和创作心态的一致性、小说形式的单纯凝练与内容蕴涵的丰富含蓄的统一、小说语言简练然而极富包含性与暗示力,即以纯正的本土写作反映了对家乡的社会风尚,深刻描写了人们的欲望、感情等复杂的内心世界,剖析了小说人物精神麻痹的症状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试论《阅微草堂笔记》的伦理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对家庭伦理、职业伦理、生态伦理等类型进行了分析评判,其依据主要是儒家的原始伦理思想,在遇到价值悖论和异端伦理时虽有灵活变通但不离初衷.  相似文献   
10.
研读田汉剧作,顿觉强烈的抒情气息扑面而来,他的作品是生活中诗意的提炼.说田汉是一位抒情诗人,说他的剧作是耐人寻味的抒情诗章,一点也不过分.田汉剧作的语言,具有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第一,剧中人物语言大多是直抒胸臆,充分地表达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湖上的悲剧》.在夜深人静之际,对着自己为白薇而作的手稿,杨梦梅淋漓尽致地抒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