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末名臣张奂本敦煌渊泉人,后因平定羌乱有功,朝廷恩准徙居弘农华阴,这是造成史籍关于张奂父子籍贯表述不一的根本原因.作为河陇士人的杰出代表,遭遇党锢之祸的张奂仍然固守着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念,但仕途的险恶以及汉末士人个体意识的日渐觉醒,使张芝、张昶等人毅然放弃了经学儒业,走进了书法艺术的神圣殿堂.张芝草书不仅引发了汉末士人学习草书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书法的艺术化进程,而且为士人寄托性情、张扬个性、实现人生价值开辟了新的通道,书法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因此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2.
前秦苻氏家族的多元文化倾向及其成因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五胡十六国时期,略阳氐族苻氏自陇右而关中、中原的迁徙发展,以及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西域佛教文化的借鉴、对新兴的玄学思潮的接受,在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中,堪称典范.苻氏家族崇儒学、奉佛法、谈玄论道,不仅是争承正统、君临华夏的需要,也是提高家族地位、跻身于衣冠世族的需要,更是特定时期多民族文化趋于融合的历史必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苻氏家族最终未能实现一统华夏的梦想,但是,其自身体现的进取精神、对多元文化的兼收并容以及促进多元文化交融的客观效应,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在语言艺术上有着独特而永恒的魅力,文本的成功与其所采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比喻的妙用是其在语言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墨学中衰原因探微@丁宏武$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甘肃兰州730070墨学;;墨子;;思想史~~[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鲁迅.魏晋风度及其他·流氓的变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张荫麟.中国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贾敏仁.墨学衰亡的原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3). [7]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97. [8]王桐龄.儒墨之异…  相似文献   
5.
丁宏武 《文史哲》2011,(4):38-47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界对汉魏六朝杂史杂传小说研究的日渐深入,葛洪造作《汉武帝内传》的疑问也越来越多。综合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抱朴子.内篇》和《神仙传》对西王母会汉武帝的传说只字不提,《抱朴子.内篇》无一语涉及佛理,对所谓仙药的认识和等次划分与《内传》也明显不同等文本方面的证据,可以推断《内传》不是葛洪所作,逯钦立辑录的五首佚诗也不是葛洪之作。此外,《内传》的诗文用韵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吴语特征,陈国符关于"《内传》韵文于汉代出世"的结论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蒙恬是秦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两汉以来,除《史记》外,不少典籍有关于蒙恬的记述和评价,对于深入了解蒙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其中曹操提及的蒙恬上书、蒙恬的法吏出身、与李信伐楚的失利、将兵屯边的具体年代、汉代人对蒙恬的评价及蒙恬造笔、造筝说的真实性等问题,都有进一步澄清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汉语语音由上古音向《切韵》音的转折,对诗文创作追求“同声相应”、“异音相从”的声韵效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曹植等开风气于先,陆机、潘岳等继之于后,魏晋作家在诗、赋用韵方式上多有探索,不但重视诗、赋用韵表情达意的文体功能同异,也重视诗、赋用韵与文体结构的关系。这种有益探索,深刻影响了齐永明年间沈约、周颙等人倡“四声八病”之说,提出“声律说”,使律化成为诗、赋创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文选》卷四十一所收《答苏武书》应为李陵的可信之作.其具体作时在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九月.作为特殊情境下的特定产物,此信不仅全面展示了李陵晚年矛盾纠结的悲伤情怀,而且深刻体现了汉代非主流文学的精神诉求,对于深入了解汉匈文化交融背景下李陵的文学风格以及汉武帝时期的士人心态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9.
圯上授书张良的黄石公 ,生能预言天下兴亡 ,死后化为“榖城山下黄石” ,显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通过推究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我们认为 :下邳隐士授书可能是真 ,而能“立言于前 ,有徵于后” ,死后化为“榖城山下黄石”的“神人”黄石公绝对是假。先民悠久的灵山灵石崇拜意识 ,秦汉之际借谶语反秦的俗尚 ,姜尚、管仲、张良等人的赫赫功业 ,以及大汉君权神授的迷信观念等 ,共同促成了这一神秘故事的产生流传  相似文献   
10.
葛洪虽然曾以“文儒”自许 ,但真正使他扬名后世的 ,却是他在道教领域的不凡成就。与之相应 ,《抱朴子内篇》一直倍受世人重视 ,而对《外篇》的研究却相对冷落。通过对《外篇》的成书及思想倾向进行详细考辨 ,我们认为 :葛洪于晋惠帝太安元年 ( 30 2 )开始草创《外篇》 ,经十多年的努力 ,至晋元帝建武元年 ( 317)大体写定 ;他撰写《外篇》的主要目的在于留名、助教、资治 ;《外篇》的思想应以其自述为据 ,属儒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