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82年5月22日,薛斐尔代表美国与朝鲜朝签订了《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美国成为第一个与朝鲜朝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薛斐尔也成为打开朝鲜朝国门的第一人.薛斐尔与朝鲜朝的最早接触源于奉命调查“舍门将军”号事件,借助日本斡旋美朝关系受挫后,最终在中国的帮助下完成了《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经济扩张主义思想是薛斐尔推动美朝建交的原动力,而其外交智慧和坚韧性格也是条约最终签订的重要保障.尽管薛斐尔在美朝建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是受前任政府的委派以及发表了有关中国的不当言论,薛斐尔并没有受到美国政府的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2.
同途殊归之思: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共同的路径是救亡图存,但甲午一役却似乎使洋务运动的成果在瞬间化为乌有。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从发起到最终结束,中国和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有相似之处,也有所不同。不应该单纯因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而全盘否定洋务运动的改革成果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院士系外交官出身,是新中国与苏联建交的具体执行者,曾任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首任临时代办。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他交替供职于苏联外交部和科学院,出任过苏中友好协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和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等要职。他既是一位称职的外交官,又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学家,曾经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文章数百篇,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对康有为、孙中山、周恩来有着深入独到的研究,是当代俄苏中国学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4.
1965年签署的《日韩基本条约》使历经7轮会谈、僵持14年之久的日韩邦交正常化谈判画上了句号,日韩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日韩谈判的成功离不开美国的斡旋和干涉,而在谈判的最后四年当中,时任美国驻日大使、与费正清齐名的哈佛大学教授埃德温·赖肖尔(Ed-winReischauer)在其中的秘密调停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位日本出生的美国驻日大使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跨文化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期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期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作用黄定天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将以各自的方式来纪念这一进步战胜反动、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胜利。本文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性质、中国抗日战争的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日在张鼓峰地区发生冲突,主要作战区域的道路被暴雨冲垮.对于苏联军队来说海上交通成为运送武器、弹药和粮食的主要手段.苏联的太平洋舰队承担了此任务,该舰队的海军特遣队、航空兵、第七舰艇支队、反坦克营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俄国人侨居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从19世纪末开始俄侨人口骤增,至20世纪中叶时已麇集 了数十万人,形成了自己的小社会。这批旅华俄侨的由来、人口数量及民族、性别及年龄、婚育状况及职业类型,是 中俄两国人口迁移史上饶有兴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俄国十月革命后,美日在干涉西伯利亚革命时期的矛盾,归根结底是芙国"门户开放"政策同日本大陆政策的冲突.在协约国干涉西伯利亚革命过程中,美国和日本是主角,但两国间却矛盾重重,它们为了争夺东北亚地区霸权展开了激烈争夺.两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是否出兵、控制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经济掠夺三个方面.前期日本占优势,美国后来居上.但均以失败而告终.1920年初美国从西伯利亚撤军.日本在单独驻军两年多后也于1922年lO月撤军.  相似文献   
9.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数万名欧洲犹太人或远涉重洋,或穿越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来到中国,定居在上海和哈尔滨,电有少量定居在天津、北京、大连、沈阳、青岛。这些犹太人分为来华淘金和来华避难两大类型。由于中国人民的友善和宽容,也因犹太人超强的生存能力,他们在中国安居乐业,不少人还发家致富。就连二战期间遭受德国纳粹党迫害而被迫流亡的犹太难民也得到人道主义的救助,躲过了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劫难。他们在中国还组织了各类社团,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这是一段不应忘记的历史,也是20世纪人口迁移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黄定天 《学术交流》2004,8(3):157-162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遭到帝国主义的封锁与武装干涉,成为孤悬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国家。为摆脱孤立的困境,提高国际声望和地位,使新生的政权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在对西方列强交涉暂时无望的情况下,将注意力转向了东方的中国和日本。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确保自身的主权和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于1924年前后签订了《中俄协定》、《奉俄协定》、《苏日协定》,与中国、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中俄协定》的签订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获得了最大邻国的承认,进一步打破了协约国的封锁,对中国而言,废除了以往两国间的不平等条约,并获得了苏联对外蒙是中国之一部分的承认,因而《中俄协定》对两国来说应当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日俄协定》的签订解决了两国关系中最大的障碍—库页岛问题,日俄间也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这本无可厚非,但该条约的某些内容却是以损害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自身在东北亚区域内的安全和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