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整个传统哲学中,由于理性形而上学的绝对霸主地位,人的感性存在一直处在被压抑或被边缘化的状态.追根溯源,柏拉图哲学是这种理性形而上学的真正滥觞.在柏拉图哲学的对话中,他不仅在时话的内容上通过提出著名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共相"论来论证理性高于感性,而且在其对话的哲学表现形式的风格上,也要尽力去让理智得到颂扬、感性得到贬低.追思感性的这种遭遇,对我们反思传统哲学的得失,重建当代哲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刘兴章 《兰州学刊》2007,46(12):28-32
马克思的自然理论,从人和自然关系的角度,不仅就人类社会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形态在这一维度上的表现,而且特别就未来社会里人和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予以展望.这一展望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自然理论的最为深刻的命意,即对人类的终极命运和生存境况的深深眷恋.置身现代性困境的当下,记忆和继承马克思的自然理论的遗产,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遗风和特定时代的生活要求,决定了古希腊人对身体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有一种特别的推崇和看重.这种推崇和看重,尤其表现在雕刻艺术的作品中.对于希腊人的这种身体崇拜意识,黑格尔和丹纳都曾有做出过自己的解释.深刻领会黑格尔和丹纳的相关论说,是我们把握古希腊雕刻艺术和身体崇拜意识之关系的必经环节.  相似文献   
4.
领悟马克思的解释学哲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哲学就是一种解释学哲学理论.在这一理论领域,马克思不仅先于狄尔泰完成现代方法论解释学的创立,而且先于海德格尔完成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变,同时,贯穿马克思一生理论活动的是他独特的批判解释学.因此,在谈论解释学这一哲学理论时,马克思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自然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的科学理论。再度深入这一理论我们看到,马克思通过实践原则之建立,克服了理性形而上学,实现了人与自然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原本意义上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6.
论《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的自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巴黎手稿》在哲学领域内造成的彻底颠覆,马克思在崭新的哲学空间中也构建了自己关于人与自然的解释方案。这一方案不仅提供了关于现实的人与自然的本体论的哲学理解,而且也凸现了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深度异化的批判话语和对未来社会人与自然矛盾真正解决的理想祈向。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传统哲学总的来说是重人的哲学.对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境界,或由此而获得一个怎样的理想的人格,是传统哲学探讨的一个中心问题.理想的人生境界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这在各家各派是没有异义的.但是,由于孔子、老子及庄子各自对“真、善、美”的价值观态度不同,儒家与道家、及道家之间塑造的理想人生境界或理想人格是有区别的.这里简要谈谈儒家的理想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改革的全面展开和商品经济的大发展,我国已跃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以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广大政工干部在如何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式方法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领域内受“自由化”的冲击很大,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危机,因此,加强  相似文献   
9.
随着马克思钻研自己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的不断深入 ,马克思为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也日益完备地铺垫着“世俗”而坚实的基石 ,从而解构了整个德意志意识形态 ,达到了“生存实践”阶段 ,即把生产劳动看作理解并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出发点和参照系。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正是通过这一历史维度的深入 ,最终决定性地与空想主义学说相分离。这一科学的理论为现代无产阶级谋求人类的解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正>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点,早在三百年前一些学者就已开始反思,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就是“五四运动”前后),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寻根意识”的兴起,其间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界定,从而也相应地对文化的未来作了不同的预测.有钱穆先生的“少年文化”说;有徐复观的“耻感文化”说;有李泽厚的“实践理性”论;有汤一介先生的“内在超越”论,诸此等等,不一而足.本文试图立足从人论的角度来揭示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认为中国文化走过来的历程和走向未来的道路是一个通过异化而后又扬弃异化的过程.“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器物、制度、思想、道德等等.文化层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变换着,有时是物质层面占主导地位,有时是政治层面占主导地位,有时是思想层面占主导地位.但不管怎样,文化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文化的理论就是人的理论,亦即人是怎样认识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