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1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张雪梅 《生存》2020,(5):0016-00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的改革,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三年级作为写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充分学习并掌握写作的具体方法与技巧,令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与思路,描绘出一篇语言通顺、言达词意的文章。本文就如何在实际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作文教学过程中正确开展作文指导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校育人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网络虚拟社区的普及给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问题与挑战,文章就虚拟社区环境中如何开展文化建设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雪梅 《领导文萃》2015,(2):115-117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摒弃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不要让语文课堂成了曲高和寡的教师唱主角的独角戏。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使学生养成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缺乏的原因出发,深入探究学生主体意识培养途径,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5.
马佳  张雪梅 《职业时空》2012,(5):130+132
总结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的常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调适,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机构应给予充分重视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居民社区认同是社区获得成长的重要基础,它是支撑社区发展的主体性因素与内生性资本,其直接表现为居民的社区满意度。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满意度、培育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对于社区建设尤其是拆迁安居型社区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苏州工业园区中莲花社区、高浜社区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8.
关于工程经济运行估算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蓬勃发展,其中经济运行估算在工程中的作用愈见明显,针对目前工程经济运行估算存在的一些问题,实行发展创新改革,大力加强工程经济运行的监管力度,研制高效合理的工程经济运行新体制,为社会主义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雪梅 《晋阳学刊》2009,(4):128-129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男女爱情的问题,几乎没有哲学家讨论过,儒家讲仁爱,但只是在人伦道德层面上讨论,对于男女爱情则视为私事而认为不值得重视。”似乎我国古代的智者已超越了对爱情这一重要情感的体验,似乎他们不屑于对此进行思索和发表见解。然而这种认识显然颇有可商榷之处。在《论语》、《诗经》,乃至《孔子诗论》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先秦时期没有如今所指的“情爱”这个词,情爱现象及其关于情爱的思想却早已产生。在儒家思想的形成之初,孔子就对于爱情问题进行了观察并有过一系列论述。今天,我们有些学者也认识到了孔子关于男女情爱的思想,但是他们往往对这个问题一笔带过,不作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查阅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四个版本教材,发现各版本对《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耕作方式”一词使用存在分歧。因而作者试图理清“耕作方式”一词的范畴,认为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对“耕作方式”概念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