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叙事学的角度,探索张恨水现代章回小说的现代性,认为张恨水对章回体进行了整体性"改写",使之精致化和深度化,成为一种富有现代感的新文体,这是对五四新文体的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非理性思维是人的个体心性、精神结构的固有形式 ,是与理性思维同时共存的。非理性思维是文学创造性思维的主导型思维形式 ,其特点与文学创作的感悟性、体验性品格相契合 ,主要表现为感性思维、灵感思维和潜感觉思维。  相似文献   
3.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现代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在其现代性追求过程中有三次大的选择和转折 ,每一次转折都确立了一种新的现代性规范 ,即五四文学、“毛泽东时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这三种现代性规范各有其特点 ,五四文学现代性过于“欧化” ,“毛泽东时代”的“本土化”现代性规范过于封闭 ,新时期文学则体现了“整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无名书稿》是无名氏深寓生命哲学的一部"大书".本文从主题学的角度,着重从"自由"、"死亡,,两个层面,对《无名书稿》的诗性品格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自由"与"死亡"正是无名氏对人的生命本体的诗意洞悟.  相似文献   
5.
温奉桥 《东方论坛》2002,(6):128-128,F003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已有半世纪之久,期间,文学史的写作呈现出规模增长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已超过二百部之多,但这些数量众多的文学史,并没有形成"众声喧哗"的局面,而是单一声音凑成的"大合唱",如何突破目前沿袭已久的文学史研究范式,建立新的文学史研究格局,成为了文学史家们的共同期待,也是文学史学者们的最大困惑.  相似文献   
6.
李萌羽  温奉桥 《东方论坛》2013,(3):89-93,111
张恨水小说的成功源于其文化策略的成功。文化"配方"策略决定了张恨水小说的叙事模式和故事架构,并从根本上决定了张恨水小说的文本形态,特别是其小说的"双极结构",更是其文化"配方"策略的外部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一种文本的分裂。  相似文献   
7.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重写文学史”的呼声源于对历史形成的“二元对立”的文学史思维模式的不满。当前中国文学史观念的整合与转型意味着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 ,确立文学史写作的现代理性精神 ,从而在新的历史视野中建构文学史的新结构、新形态。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 ,周作人的文化心态已不是整体统一的了。面对新政权、新社会 ,一方面他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认同的趋向 ;另一方面 ,他又无法完全抛弃个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价值理念 ,更加之“文化汉奸”的特殊身份 ,他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巨大复杂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的根何在” ?这不仅仅是美国学者米列娜的疑问 ,更是令无数的现代文学研究者困惑不已的问题。自从钱理群等人提出“2 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含义丰富的文学史概念以来 ,学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热情就从来没有消歇过 ,他们总是在一次次地追问着 :中国现代文学究竟是在一种怎样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完成它的现代化转型的 ?由朱德发先生主编的《跨进新世纪的历程———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明天出版社 2 0 0 0年版 ,以下简称《转换》) ,从全新的理论视角 ,以深邃的历史洞见 ,使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深入的进展和整体性的突破。与时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提及萧红,人们往往谈论的是她传奇的生活经历,或是“左翼女作家”的身份,对她的作品与才华反而鲜有涉及。直至20世纪80年代《萧红评传》的出版,才真正揭开了全面研究萧红的“扉页”。萧红在其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既超越了时代写作的局限,又突破了女性写作的藩篱。在女性自我与人类的平衡木上,她成功地找到了表达自身体验与抒写人性的契合点,在自我审视中贯穿着对人性的思索与拷问,在深刻洞察中又浸润着个人情感,既立足于自身又站在更广泛的“人”的层面上,保持着心灵的自由与敏锐的文学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