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全球化使得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成为紧迫面对的文化课题。青木保提出的"多文化世界"思想是对这一课题的有益探索。"全球化"、"文化的力量"、"异文化理解"以及"多文化世界"是理解青木保文化思想的关键词。全球化是"多文化世界"思想出场的实现背景和理论参照。"文化的力量"是"多文化世界"思想的理论基点。"异文化理解"是通达"多文化世界"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从价值论的视角论证语言具身认知合法性的做法进行了反思,认为本体论才是论证语言具身认知合法性的深层路径,并试图对语言以及认知的本质作出揭示。语言具身认知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活动。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摒弃了工具主义、计算主义语言观所持的"认知即计算"的观点,视语言为表现人们生存,揭示生命意义,反映人类对自我、对世界认识与想象的社会文化现象,把语言认知看做是认识、寻找以及改变自我与世界的方式。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只有当身体进入认知活动,才能获得对于认知的本真理解。认知是一项身体参与下的创造性活动,在大脑的作用下不仅实现了语言符号信息的转换,也实现了语言的本质价值建构以及认知主体对生存意义与生命体悟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中“悲伤”情感的认知均基于人们对该情感的身体体验和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同时又受各自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制约,即英汉“悲伤”隐喻具备具身普遍性和文化特异性。从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的角度对二者的认知共性进行阐释,并从理想化认知模式的视角探讨二者差异性的成因可以对英汉语中的“悲伤”隐喻有系统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许先文 《阅江学刊》2012,(6):102-110
语言具身认知(ELC)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种独立的研究范式已经见诸学界,但从范式理论的角度审视ELC尚未有效展开。ELC范式在学术传统、理论论证、理论内涵、应用价值、实践研究的原则与方法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厘清。ELC研究还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原则,坚持明确的学术立场,创新基于ELC的教学理念,培育ELC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和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话语语言学的视角,以弗洛伊德《释梦》的六个中文译本为佐证,论说科学著作重译与复译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话语语言学为我们论证科学名著的重译与复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视角。科学名著对话语的确定性要求与话语自身的开放性形成的张力促使译者对已译作品进行修正、润色、补遗,进行重译和复译。  相似文献   
6.
许先文 《阅江学刊》2010,(4):107-114
具身认知是认知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范式与前沿主题之一,引起多学科的研究兴趣。具身认知与语言认知结合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新的认知研究范式,即语言具身认知,它从认识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学层面研究其认识论基础、心脑机制以及认知神经学基础,为理解语言内化、语言体验、语言处理、语言生成等符号文化的创造性加工机制提供了新颖的思想启示,也为探讨语言认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路径、提升语言研究与教学的社会效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许先文  赵娜 《阅江学刊》2013,5(2):131-136
语言具身认知具有语言学的思想渊源,与近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有着内在关联。语言具身认知的主张和观念与结构主义语言学所遵守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有着内在的传承性。系统的整体主义观念影响着语言认知的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将身体、环境、脑纳入语言认知系统中,强调身体、环境、心脑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