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锦 《河北学刊》2003,23(3):127-130
本文通过与辛弃疾、陈维崧词作的对比 ,指出苏轼词作的超旷风格主要由道家 (庄子 )哲学精神的影响所造成 ;此种精神即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美之分析”中所分析的“美”。并且结合苏词 ,阐释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之特质以及美善二者之关系。此种阐释对苏轼词风的深入了解有所助益 ,同时也可以澄清常州词派词学理论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康德哲学中,我们发现他的分析论关注的是理性能力的常态,辩证论则是处理理性能力的误用;由于理性的误用造成了辩证法,辩证论就是对于误用形态的辩证法的讨论。这种讨论在康德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正是通过它康德得以肯定理性合理的超越使用,从而建立他的“伦理学新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3.
陈维崧词非沉郁型艺术特色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锦 《唐都学刊》2002,18(4):77-79
陈维崧词缺乏道德意识的贯注 ,对其审美价值有所削弱 ,故不能成就沉郁风格。欲在此种处境中别出新裁 ,必然有其特别的艺术走向 ,琢磨形式之美感和造就意境之深微为其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视域中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但其确切意义却一直未得到界定。本文以本体论的视域,阐明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的内在涵义,指出人文教育的方向所在,期以有益于我国的教育现实。  相似文献   
5.
江西诗派几乎改变了中国美学中的艺术传统.本来,单纯的艺术因素在中国诗歌中并不占据首要位置,但由于黄庭坚等人以“点铁成金”为纲领的江西诗论的影响,宋代之后中国诗歌的艺术逐渐自觉追求一种基于文化素养和睿智思力之上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代表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一种独特艺术品味,这就是与“唐韵”不同的“宋调”.  相似文献   
6.
王磊  钟锦 《兰州学刊》2004,(5):239-242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叶嘉莹词学思想中“弱德之美”、“词学困惑”与“双性特征”、“苏词之幽咽怨断”三个论题作出分析 ,试图指出这些论题不仅是词学所面对的问题 ,而且是关涉到哲学所面对的人生意义问题。从而看到叶嘉莹词学中包孕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切关怀 ,超越了具体学科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词学困惑就是在词的写作与评赏过程中,所面对的“美女与爱情”和“言志与载道”这两极之间的一种张力。在对词体美学特质的研究中,如果我们一旦忽视了其中的一极,那么也就难以准确认识到这种特质;而恰恰只有在我们兼顾了两极的情况下,这种特质才得以被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于《尚书》“诗言志”的理解,一般倾向于接受《毛诗大序》的看法,将“志”和“情”混同起来.但“志”与“情”的混同还是遭受到不少质疑,迫使我们对其本意进行反思.由于这段文字出现在儒家思想比较成熟的时代,因此儒家思想体系的背景必须被考虑.《尚书》中“典乐教胄子”所希冀达致的,是由道德修养自然呈现的一种境界——中庸,“诗言志”的“志”就必然指向道德意志,而不是指向“情”.  相似文献   
9.
钟锦 《人文杂志》2005,(1):98-102
随着对小词中蕴含的品质的逐步探讨,常州派对此种品质的实质有了一个独特的认识,即超越性的道德意识.而由于道德意识自身的特质,也就决定了词体的美学特质.正是在这样的视域中,常州派从道德意识这个角度对词体美学特质作出了不断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都忽视了在康德哲学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辩证法问题。康德所谓的辩证法是指理性超越使用过程中自然的产物,与我们一般所说的辩证法完全不同。本文详细探讨了这种辩证法的起源、分类和作用,这个探讨同时涉及了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超越和形而上学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自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