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统计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5年到2012年美国综合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影响美国银行信用风险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综合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比较高,其信用风险水平与失业率有着显著的强正相关关系,而与 GDP增长率、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率、生产者物价指数增长率和广义货币增长率无关。实际上,美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经过金融衍生品分散转化后并没有消除,只是被隐藏起来了,并且逐步累积。有鉴于此,提高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措施包括:一是着重研究宏观经济波动以及政策的实施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二是提高就业率,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良好状态;三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形成适合我国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四是提高对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认识;五是重视信用文化建设和银行信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苏州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金融需求结构变化的特点,可以看出,苏州城乡一体化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压抑。金融制度安排不完善、覆盖一体化区域的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金融创新不足构成金融效率不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通过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发展理念创新,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才能实现金融深化,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势态,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作为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它的变动会对我国的贸易收支产生巨大影响.面对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以及人民币过快升值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我国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持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在使各国间的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关联性大为增强的同时,也使各国面临着日益增多的经济波动和经济风险。在开放的条件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单靠一国保障经济安全已变得更加困难,必须寻求双边和多边合作,来实现本国的经济安全目标,并将一国的经济安全置于全球的政治框架下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金融全球化和资产证券化是 2 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 ,在此背景下 ,人类的需求偏好似乎发生了重大改变 ,人们越来越偏好资产的流动性 ,而将资产的收益性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金融理论研究的重心已从抽象的理论描述转向以市场化为目标的应用研究 ,并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化、实证化和微观化趋势。金融需求的个性化和综合化趋势 ,应该成为中国金融创新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制度性特征 ,以及在资产证券化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提出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推广应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构建我国宏观经济预警模型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国外经济预警模型的比较研究,认为直接将这模型应用于我国经济预警工作,可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我们必须用系统化的思想建立经济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将不同预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预警,提高预警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经济预警模型的建立预警模型的设计和优化是构建预警系统极为关键的环节。经济预警是围绕经济循环波动这一特定经济现象所展开的一整套经济监测和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包括预警指标的确定、预警界限的确定、预警方法和警报等几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高度互动,实体经济在剔除时滞因素之后呈现高度相关的态势.总结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中国必须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维护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实现开放有序、可控;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使虚拟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使逐利性资本始终处于政府调控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浮动利率债券是以某种基准利率为基础设计的一种衍生证券,其价值随着基准利率的变动而变动.人们一般认为,如果证券的现金流量不确定的话,其定价过程应该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