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庆柱  尚元昕 《中州学刊》2023,(12):124-129+2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色,这一“突出特色”包括五个方面,即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考古学、历史学等相关文物、文献等印证了上述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相对世界文明史上的其他文明特征而言的。对比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与世界文明史上其他国家的文明史特点,可以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文明共建”,弘扬中华文明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读了《人文杂志》1980年第一期发表的《从长陵新出土的瓦当谈秦兰池宫地理位置等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谈》文),我觉得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是比较重要的,而有些观点却是值得商榷的。 关于“北阪”和“六国宫室”的位置问题 《谈》文说:“汉长陵附近,即咸阳原东段,秦汉以来,谓之咸阳北阪、渭城北阪、石安原和五陵原”。这样的判定是值得研究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集解〕徐广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考古学学科创新体系,确定创新体系主要内容是第一位任务。学科创新体系主要内容应包括学科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学科基础资料、专题与综合研究创新。一、关于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创新在构建中国考古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而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必须全面、系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积极宣传、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及时吸收人类最新科学成果,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作为国家的智囊团、思想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正在努力办成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要人文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秦“十二字瓦当”时代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十二字瓦当(以下简称十二字瓦当)是秦代文字瓦当的代表物。我认为秦代还没有文字瓦当,所以对于这种瓦当的时代有必要进行重新研究。 关于“十二字瓦当”出土地点和层位问题。或云它出土于“咸阳及长安汉城遗址”,或云出土于“长安县西刘村以南”,还有的说它出土于“阿房宫旧址”。我认为上述诸说并不能确证  相似文献   
5.
今天有机会参加中国秦汉史学会和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两会会长联席会议很高兴,感谢李凭会长的盛情邀请.因为参加"曹操高陵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我发表了一些学术意见,在社会上引起一些人的质疑.  相似文献   
6.
秦都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廊的东西壁出土了成组的长卷轴式壁画,这是文物考古工作中的重要发现,它为我们研究秦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直观的历史资料,本文试就壁画的有关内容作以考释。  相似文献   
7.
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二里头文化是以河南龙山文化重要因素为核心、为主体,同时吸收一些其它考古学文化因素而形成的。作为夏王朝物化载体的二里头文化,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国家出现时期最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青铜时代的夏文化、商文化和周文化是“华夏文明”与“华夏族文化”的物化载体,这些考古学文化所属的社会“共同体”,对当时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处于“主导”地位。西汉王朝真正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大业,在先秦“华夏族”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汉族”,以汉族为主体又形成了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与早期发展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汉文化,它的时空以汉代的中原地区为中心,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向周边扩大。考古发现证明,自夏商周至汉唐时代,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华夏族”、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中心活动地区。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原地区的各支考古学文化所属社会“共同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其不断裂的表现,是这一文明的祖先还是中华大地上“百万年人类史”与“一万年文化史”的缔造者。“中华文明史”的实质是中国的国家历史。以考古学、历史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族群,得出几乎一致的科学结论,它们有着基本共同或相近的“遗传基因”、共同的“祖源”。在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史中,不论是什么时代(王朝),也不论是中华大地什么地方的族群或人群管理中华国家,都坚持“中”与“中和”的国家“大一统”理念,从“三皇五帝”到历代中华不同族群建立的不同王朝,都维系着“中华统绪”,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大地的多民族共同体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及其大一统国家的认同。回顾古代世界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古文明、印度古文明与中华文明“四大文明”,加之美洲的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除中华文明之外,至迟在公元6世纪或“大航海时代”之后,其他文明均已“断裂”,而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之所以这样,乃是源于中华文明一代又一代传承着从“家国一体”到“家国同构”至“国家认同”的“中”与“中和”这一“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