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除范畴研究与方面研究以外,船山研究还应再现其心路历程,深入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才能领会船山思想之精蕴。潘雨廷作为著名的易学家和道教学家,从易学时空观、三才观、道教身体观的角度,紧密结合船山出入险阻、辨章三教的一生经历,对船山思想的发展加以审视,深入完整地呈现了船山始终追求“行己有本末”,先历地道、天道、人道之“远游无穷”,后经“反身体认”,终归六经而“近观生面”的心路历程。该历程具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由地道而天道,救世而究理的阶段;第二是从社会学的人到生物学的人,“远游无穷”而体认“造化在我”的阶段;第三是诚合内外之道,回归六经而近观生面的阶段。开六经之生面是船山“行己有本末”,落实“诚合内外之道”的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2.
作为思想观念生产者的知识分子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论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抽象的人”的批判和对“现实的人”的揭示关系到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问题,对当代知识分子意义重大。知识分子如果从“抽象的人”出发则易丧失其现实性,沦落为“抽象的知识分子”,从而深陷人格迷梦,以道德说教的方式谋求人格成就和人类解放;更易误入方法迷途,由脱离现实的纯粹思辨走向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僭越;致使身份迷失,因不明分工的阶级根源而导致职业自负并丧失阶级意识。新时代知识分子只有从“现实的人”出发认识自我并开展研究,才能在实践中成就理想人格;立足现实进行思辨和批判;追求真理而不迷失自己的阶级归属,在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概念,内涵虽有相互重合和相互渗透的地方,但却又大不相同。“文化”是人类超出自身之自然状态的诸多发明创造,而“文明”则是相对于人类自身的野蛮状态而言的;辉煌的文化成就或悠久的文化传统并非意味着文明的优越。只有弄清楚“文化”与“文明”的异同,才能理性地理解历史和把握未来。  相似文献   
4.
“兴”是《诗经》的灵魂,“象”是《周易》的内核。“兴”反映的是上古先民认识世界、跟世界打交道的根本方式,“象”标志着主体自觉的意义生成机制。从《诗经》到《周易》体现的是“兴”思维到“象”思维的发展。“兴”思维中现象和意义的生起是无性的,而“象”思维中现象和意义的生起是有性的。“兴”与“象”有着“体感”与“观思”的不同。“兴”并非凌驾于“象”之上。“兴”有其缺陷,即主体蒙昧性;“象”有其优点,即主体自觉性。中国哲学中的“功夫论”是对“兴”的超越性复归。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蕴含深刻的哲理,彰显了实践向度、真理向度、价值向度等三大哲学向度。“七一讲话”中“三次飞跃”的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带来的实践客体的变化;“三个永不动摇”作为对以往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科学的真理性;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彰显了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在人民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真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最终指向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