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孝经》,不仅是对先秦儒家孝文化的总结和升华,而且具有儒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深厚基础。这个基础主要来源于《周易》。《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上下尊卑的伦理思想和民本主义的政治思想共同构成了《孝经》孝道思想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宏观上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六大主要矛盾, 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通过改革以转化矛盾、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现实对策, 指出了加速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3.
郑玄《毛诗笺》是由经学角度笺诗的,但却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本文由三个方面论述了《毛诗笺》的文学成就,并从文化史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予以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吉林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与学科建设等具体问题入手,对有关教师教育和普通高师院校发展趋势、前景等一系列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尽快提高办学水平是适应教师教育的迫切需要,准确定位是确定学校发展战略的前提,学科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的中心环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是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德治为基本特征,其德治思想源远流长,是对远古和三代以来传统治国方略的总结和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内涵丰富,自成体系,相当精辟,是儒家德治主义政治思想不可动摇的基础.在中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上,众多思想家丰富和完善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形成了法治与德治并用的完整理论,并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和两种生产的社会结构原理,运用古文献及考古学、民族学的大量资料,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孝观念的产生年代问题。孝观念的形成当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亲之情;二是个体婚制的确立。首先论述了孝观念形成的前提条件具备于父系氏族公社时代,其次论述了中国父系氏族公社的年代范围。以下重点阐述了孝观念形成于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文献证据,并认为当时的孝观念只是一种敬亲爱亲的自然情感,并未超出自然之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东周礼乐文化的解体,由三代而来的传统孝道也发生了转构,开始由奴隶制的观念向封建型伦理转变。而用以充实和修正传统孝道的新的文化与思想内容,则主要来自于春秋战国思想界。本文专论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孝道观,认为道家并不承认孝在哲学和伦理、政治上的地位,主张超越道德而重返“无名之朴”,因而对孝道转构贡献不大,但老庄重视亲子间的精神感通,讲求莫逆于心,反对繁文缛节,却具有一定意义,对中国孝文化的最终形成是有相当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孝观念与墨家思想有较大区别 ,但二者不是没有联系的 ,儒墨均倡孝道 ,墨家更重“孝”的民主性 ,另外 ,《孝经》中的一些思想与墨家思想也多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的拉大。内蒙古地区同样也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本文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对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族文学主要形式之一的赋体文学,和整个中国文学史一样,有着曲折漫长的进化史。本文试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考察赋体文学从发生、发展、延续直至衰亡的全过程,力图展现整个演化进程的总貌。 战国中晚期乃至汉初,是中国赋体文学的形成期。赋体,本是汉民族文化的特有产儿。在中华民族喜大求全的审美理想和“假象尽辞”的抒情方式的作用下,“铺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