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学生的学习--由建构走向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主义从本质上规定了学习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帮助我们从本质上理解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机制,使我们认识到建构是创造的基础,建构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造人格,营造创造的环境氛围。尽管建构性学习不一定适合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但却非常适合于作为建构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影视话剧表演人才人格量表的研制张景焕,苏琪,王滨“影视话剧表演人才人格量表”是应艺术院校选拔、招收及培训影视话剧表演人才的实际需要编制的。施测的方法是集体纸笔测验。量表共分m1”分量表。经过项目分析、预测及对年龄在18—20岁的588名报考山东艺术学...  相似文献   
3.
创造活动课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活动课是一种新型活动课,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有很大优势,其设计和实施有着深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该课以吉尔福特关于创造力的理智理论为基本框架,结合现代心理学对创造力的研究观点设计、编写了一套小学《创造活动》教材.教材的运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问题人的行为是由一定的动机发动和维持的,而动机的出现必有其认知的原因(E·托尔曼、K·勒温、J·阿特金森、L·费斯汀格)。归因作为重要的认知过程,它对期望以及其后的成就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归因理论认为,人有一种探索自己行为源泉的基本倾向,他总是力求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作因果分析,而这种分析直接关系到其成就动机及最后的成就行为(B·韦纳)。  相似文献   
5.
6.
创造型教师的心理素质与课堂教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型教师是具备培养学生创造力理念的教师,他们具备支持学生创造力的心理素质,掌握多种创造力培养策略并能灵活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能够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促进和培养学生创造力.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总结创造型教师在性格、能力与课堂教学行为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儿童创造力开发实验研究” ,是山东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该课题自 1986年起在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开展实验研究 ,后逐渐扩展到济南、青岛、烟台、济宁、临淄等 15个地市的实验学校 ,现已有 6个省市 40多个县区、2 0 0余所学校参与实验 ,收到广泛的社会效应。 1999年 5月 ,该项研究通过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课题鉴定 ,认为该项课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研究的实验成果发表后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学术刊物多次介绍和发表该课题组的科研成果。山东省政府在“面向 2 1世纪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中明确地将“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开展创造发明竞赛活动”列入其中 ,说明该项研究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 0 0 0年 8月 ,《人民教育》以《在创造的空间自由飞翔》为题 ,从实践的角度全面报到了该项课题。本刊从理论的角度对该课题组织学术探讨。它包括 4部分 :创造教育的理论及该课题的实验结果 ,创造系列课程、学科教学与环境设置在实验中的地位、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创造系列课题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学科教学模式与方法 ;创造教育的课程设置、环境设置与实践环节。从中可以看出实验收到预期效果的因由 ,也可以深入地  相似文献   
8.
创造心理成分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造是多种心理成分平衡协调的结果 ,而智力、思维方式与思维风格、知识、人格是其中最重要的心理成分 ,这是由创造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同时 ,创造对这些心理成分的品质也有特别的要求和规定。  相似文献   
9.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8名大学优秀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初步编码、主题编码、特征确认等几个步骤的分析发现了大学优秀教师的心理特征。并对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大学优秀教师的心理特征主要由6个特征类别组成,分别为:敬业精神、教学能力、关爱学生、科研能力、人格魅力、学识素养,这6个特征类别代表了教师教学的动力系统、能力系统和性格特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职称评审信度分析及相应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称评审信度分析及相应对策研究郝振文,张景焕,刘学祥,杨国锋职称评审工作是高校知识分子最关心、最敏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它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搞得好,会极大地调动广大知识分子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搞得不好,会严重挫伤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