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对中国农村的影响既广泛又深刻。本文梳理五伦之一的朋友关系的道德要素和伦理观念,分析社会转型期朋友关系的嬗变与拓展,总结农民朋友关系带有互惠性、亲疏性、拓展性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功利性和目的性越来越突出的负面特点。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农民的行为方式、思想变化,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情是什么?情是人的生命在历史发展中的凝炼,是人当下的生存方式和未来生活的根基,是经验与超验的融合,是人的本性与非本性、欲望与非欲望、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统一.从本性、欲望、理性三个维度阐释了真实的情,从而为我们认识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理峰 《理论界》2008,(8):93-95
程颢的人性学说有两个层面,即可以言说的层面与不可言说的层面,这造成了理解其人性学说的难度。在可以言说的层面,他主张“生之谓性”,并对这一命题作出了独到的诠释;在不可言说的层面,他通过种种暗示,揭示了人性的超越层面,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天德”这一概念来把握。程颢还通过阐发“澄治”人性的修养工夫论,最终实现了他“彻上彻下”的人性旨归。  相似文献   
4.
在仁学研究史上,关于“仁”的诠释主要出现过五种形式,即本体之仁:意味着“仁”是一种超越的,绝对的,无任何限制的终极存在,它是天地万物的终极根据和宇宙人生的价值根基;境界之仁:即彰显出一种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相融的至东境界;人文之仁:“仁”体现对人自身地位和价值的肯定和重视,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保护;生态之仁:展现人类世界与其他生命世界以及自然世界之间的本然和谐状态;贯通之仁:“仁”蕴涵着贯通天地万物,贯通物与我,贯通人与我的重要内涵。这五种诠释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仁”的内涵,也为诠释古代哲学范畴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当代大学文化中可以具有更为丰富的古典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仁智兼修"的育人理念和"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都可以充实和丰富当代大学文化在精神、育人和学术等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孟子思想的核心就是性善论,其倡导的性善论有着丰富的内涵以及提出了如何去发挥实践性善论的思路,对于当代个人及社会建设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理峰 《船山学刊》2008,(3):142-144
通过分析《大乘起信论》中的两个比喻,即“水风之喻”和“香熏之喻”,文章探析了无明与众生心的关系,指出了无明的具体内涵;通过分析无明与奔如之间的相互“熏习”,揭示了无明与真如的关系实质。《大乘起信论》中无明与真如关系的建构模式,在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深化和拓展。也显示出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