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公园作为近代中国城市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近年来引起一批学者的浓厚兴趣,问世了一批研究成果.研究者揭示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萌生与演化的历史进程、时代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解读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文化内涵、多重功能及其象征意义.这些成果既显示至今为止这一研究领域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也显示了有待进一步拓展的学术空间:一是对不同城市公共空间的比较研究;二是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倡议者和设计者;三是探索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代厦门城市工业发展述论戴一峰一近代厦门城市工业是随着鸦片战争后厦门海上贸易的发展而起步的。1843年11月厦门正式开埠后,洋货随之涌入,土货出口也随之增长。不到10年间,厦门对外贸易总额便增长了近6倍。①在此刺激下,厦门海上交通运输业也迅速繁盛。于...  相似文献   
4.
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东北权益,或沆瀣一气,或剑拔弩张,展开一场颇为复杂激烈的角逐。清末东北地区开埠设关及其关税制度的建立,即是列强角逐东北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众多的海湾良港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远在汉代,福建已有对外贸易活动。唐宋以降,它更一直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之一。沿海居民“资海为田,浪舶云帆,交于域外”。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厦门辟为通商口岸,从而揭开了福建对外贸易史新的一页。本文欲加探讨的五口通商时期福建对外贸易,作为近代福建对外贸易史的开端,无疑具有其特殊的意义。一、进口贸易:洋货的滞销与狂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6.
论新世纪中国经济史学发展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史学在新世纪里应当有新的、突破性的发展 ,关键之一在于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即开拓新的、有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培育离不开历史与现实两片土地。改革开放以来 ,在现实变革需求的有力推动下 ,中国经济史研究有了长足进步 ,新的生长点已经破土而出。为确保生长点的顺畅成长 ,理论与方法创新是其关键 ,追求的目标应是中国经济史学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区域史研究的困惑:方法论与范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史研究在欧美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其他学科区域研究的产生与发展结伴而行的,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新史学(尤其是年鉴学派)的影响和来自其他学科区域研究的借鉴.理论移植来源与途径的多元化,造成国内区域史研究的理论解读歧义纷呈,基本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区域史观:一种是方法论取向的,即将区域史研究视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或研究取向;另一种是范畴论取向的,即将区域史研究视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新兴学科或学科分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区域观,服务于不同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与研究对象,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完全可以并置,互相借鉴,进而推动区域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素有“东南山国”之称。省内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95%。开发山区,发展山区经济,实为福建社会经济发展之关键,这已是学界共识。但开发山区,必然引致山区生态环境的变更,而生态环境的变更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又必然对山区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开发山区若仅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不讲求长远的生态效益,势必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其遗患无穷。对此,近代闽江上游山区的开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海关史从80年代以来在研究机构、组织、刊物、队伍建设、档案资料开发等方面有很大进展。在中国近代海关的功能与影响、海关人物、海关专门史、地方海关和海关职工斗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令人注目,但在深度广度、理论建设、研究人员素质等方面却急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时代后期,山区商品经济的活跃发展及其呈现的若干特点,曾引起经济史学界的充分重视。然而,对于这一经济现象在近代的发展变化,则鲜为同仁所顾及。本文拟考察之。(一)近代闽江上游山区商品生产的区域与产量闽江上游山区的商品生产,在明清时代已有所发展。近代以降,由于国内外市场对山区资源与农副产品需求激增的刺激,上游山区商品流通大大发展,商业活跃繁荣,逐步形成了以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为运输通道,以沿溪散布的80多处初级市场为流通网络,以地处闽江尾闾的省垣福州为对外输出口岸的商品流通网。其茶叶、木材、纸、笋、香菰、樟脑、药材等主要产品均远销国内外各地。清末民初,年流通总量估计达2,700万元。商品流通的活跃,又促进了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表现为生产区域的扩展与产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