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贫致富是一个系统工程,扶贫开发既是资源配置过程,也是扶贫对象“资源基础上的可行能力形成与提升”过程,精准扶贫是基础,领跑脱贫攻坚是目标,扶贫开发模式创新是载体,“领跑脱贫攻坚”的更高要求是实现扶贫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麻姑的传说及其信仰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麻姑传说及其信仰民俗的产生发展、传承演变基本脉络的描述,分析概括了这种信仰民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封建官僚中的地域性分野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明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晚期,但秦汉以降的以宗法为经以封建为纬的传统文化格局仍是延宕不移,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超经济强制虽有某些松动,却又是牢不可摧。一方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官僚小的地域性纷争义愈演愈烈,甚至发展成  相似文献   
4.
乡村非正式组织与新型权力文化网络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乡村"权力文化网络"遭到破坏。乡村非正式组织作为"权力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乡村社会转型、社会分工以及乡村现代化的发展等原因而得以再生。由此,通过对乡村非正式组织进行结构功能分类,探索乡村非正式组织建构乡村"权力文化网络"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是一个立体、多维、复杂的综合系统,是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为一体的社会存在形态。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提高城市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城市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给予综合全面地考虑。  相似文献   
6.
(一) 与科举制度相关的中国社会变动性的系统研究,开始于1947年E·A·克拉克《中华帝国科举中的家族因素与按劳取士的对抗》一文。作者在研究了现存的两宋全国性的登科记后发现,在1148年和1256年,超逾半数获取进士资格的人,父系三代无人入仕。他总结道:“科举考试是新涌现的人才进入仕途的重要渠道,因此也就成为促进社会更具变动性的因素”。此后不久,在将宋代官员全部进行分类研究的一个部分中,日本学者周藤吉之也作了大量相同的研究。克拉克的研究方法后来为何炳棣所采用,他运用这一方法对明清两代更多的登科记进行研究,并且再次发现:“新贵”所占的比例相当高(尽管比宋代低)。  相似文献   
7.
宋应星(1587——约清顺治年间),字长庚,我国十七世纪卓越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其著《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建国以来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这一研究被进一步推向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要利用宗教,被统治者要反抗统治者的暴政往往也利用宗教。明太祖朱元璋在创建朱明江山的过程中,注意借助天师道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发挥利用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在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以后,则对其由充分信用逐步转变为加强管理、加强控制,直至限制其活动和发展。天师道在洪武年间起落沉浮的命运,不仅反映了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对宗教作用的认识和心态变化,而且展示了封建专制政体下宗教与政治密切关系的一个侧面,体现了统治者以宗教服从于政治的一贯立场  相似文献   
9.
香港中文大学陈学霖教授专攻宋金元明史有年,是一位驰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陈教授早年获香港大学文学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历任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明代名人传》编辑处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克逊...  相似文献   
10.
廷议亦称朝议、集议,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专制集权的封建帝王,为求集思广义以便事理斟酌至当,为谋弘听广纳以防臣下专擅欺蔽,在对重大国事作出决定之前,先交部分大臣聚议的一种政治制度。由于史料阙如,世人于此极少论述,弄清这一问题,对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古代社会都不无裨益。笔者试根据手头的部分材料,就明代廷议的形式、内容、特点及其对明代政治的影响略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