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文字教学,重在抓基础。所谓基础,就是对古汉字符号的系统全面把握与深刻认识。比如整理、摹释与解析甲骨文字形的过程,可谓是对古汉字的一种寻根之旅。较为成熟的甲骨文部首,本是字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在研究甲骨文的164个部首时,我们逐字摹写、分析与解读。在对部首、基本构件以及笔画熟悉的基础上,再从甲骨文单字的构形出发,结合辞例依据,参考传世古训,条分缕析,逐渐认识字形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并从  相似文献   
2.
王譞 《阴山学刊》2014,(2):62-66
古典园林作为一类意象频繁出现在中国各类文学体裁中,园林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古典小说对园林的展现最为详尽细致.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阶段集中在园林空间与小说叙事研究上,其实质是对小说空间叙事的延伸.之后转向对小说中的园林意象与园林文化的研究上,并以此来对作品进行更深入地解读.  相似文献   
3.
《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分别著录《杨烱集》、杨炯《盈川集》.按前后文,可确证二者同为一书.今考小学类书可知“烱”、“炯”字形相近,但实义不同,故指称人名时须加明辨.据传世典籍和碑铭资料的字形记载、年代关系,作者应为“杨炯”而非“杨烱”.再考本传、杨炯文集的传世刻本和其它典籍材料,则知杨炯晚年曾居官盈川,但书名应作《杨炯集》而非《盈川集》.杨炯《盈川集》疑是后人用“杨盈川集”代称《杨炯集》,在此基础上误增“炯”字而成歧名.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单一定价收费制度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不断扩招加大了各高校的负担,引起了研究生教育收费讨论。那么在我国国民收入比较低和助学贷款制度发展不完善的条件下,研究生教育采取传统的单一定价,统一的收费制度,是否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公平效率分配,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杜钢建 ·宪法学家,参与多项中央与地方政府改革方案设计。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兼法学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宪法行政法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组成员。 ·现任国家行政学院领导学部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国家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6.
<正> 一九九三年,日本最大的报业广告公司之一的电通集团的收益较上年减少9.4%,是二十七年来的首次大衰退。电通公司的竞争老对手博报堂同年夺取了日产等一些大公司的广告代理权,给电通公司造成极大冲击。在危难之际,有“鬼军曹”之称成田丰接替木暮刚平出任电通公司的新任总裁。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及发展路径。文章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转型的优势,文章提出了一套基于数据驱动的经济管理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一框架的有效性。本文为企业经济管理者提供了策略建议,以应对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8.
晁罡  袁品  段文  程宇宏 《管理学报》2008,5(3):445-453
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存在一定关系。根据以往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取向包括经济取向、法律取向、伦理取向和慈善取向4个维度。在研究中,把企业社会表现拟合为员工、消费者、股东、强制环保、自觉环保、社区和特殊群体7个因子,把组织绩效分为市场绩效、财务绩效和人力绩效3个因子。研究发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3者的关系中,企业社会表现起着中介作用。此外,对国外学者设计的企业社会责任取向问卷进行了本土化,并首次将企业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纳入一个研究框架中。  相似文献   
9.
段文 《云梦学刊》2004,25(1):82-83
宋代音乐形态较之唐代有重大转变,既是音乐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受宋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相声最初混杂于众多说唱艺术形式当中。清朝末年八角鼓艺人张三禄第一个采用"相声"一词,并将其搬上表演舞台。之后相声经过朱绍文、"相声八德"等几代艺人的加工创作,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外部因素分析看来,多重的文化背景是促成相声艺术产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幽默诙谐的满族文化赋予了相声幽默的灵魂和乐天的气息;纷杂多彩的市民文化为相声的创作提供了故事素材和叙事场景;北京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天桥和茶肆酒楼等为相声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空间与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