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新时期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全程受益的特殊群体,其政治认同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未来发展。本课题组重点调查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治效能、执政党的认同现状,以及他们政治参与和关注社会的程度。提出了完善大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其政治认同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政治认同中存在"公地悲剧"的理性困境,政治认同中理性的局限还表现为个体理性的有限性及政治认同不具有理性规律性。在大学生政治认同领域,理性的困境与局限以及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皆相当明显。将对情绪、情感,传统习惯,本能、欲求、需求等非理性因素的认识、把握运用于政治认同的养成,是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重建知识论是邦久哲学的终极命意,而如何理解确证的本质是重建知识论的关键所在。邦久的确证理论经历了前期和后期截然不同的重大变化,在批判基础主义与外在主义的基础上,前期的邦久形成了有着重大影响的内在主义的一致主义,但由于内在主义的一致主义逐渐显露出严重的理论困难,邦久最终放弃了这一理论,重新回到了内在主义的基础主义之路上来。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中存在着三种假象:作为工具与手段的政治认同,丧失了主体性的政治认同,只有规则层面接受、没有意义层面诉求的政治认同。这种认同表达的是人们与他或她认同的东西的分裂。假象的出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人们并未按真我的要求而是按他人的标准去进行政治认同,其中,真我的要求和他人的标准存在偏差,个体充分发展的目的与群体保证顺畅的功能目的之间并不一致。确立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协调统一的社会发展范式,以情感认同推进有效的政治认同,尊重本能需求、传统习惯等无意识因素,这无疑是提高当代政治主体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