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1.
市场转型背景下南京市的住房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依托2005年南京市的千户调查数据,检验不同性质、不同特征家庭的住房分异。文章指出,2000年以来南京市住房的社会分异现象十分显著,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仍然存在,某些制度性因素弱化的同时,户口、单位等制度性因素的作用持续而重要;市场因素对于住房分异的决定作用同样显著,主要体现在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住房差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属性群体之间的住房差异十分明显,而相同属性群体内部的住房差异更为显著,这一现象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同一区域内众多同质类型旅游地通常会面向某个主体客源市场开展旅游宣传,资源的相似及区位差异必然会导致吸引力的此消彼长.通过调研发现,广州市居民对广东省内2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具有以下决策规律:可达性基于客观距离,与旅游者收入成正比;感知性与景点级别、知名度密切相关.同时,特殊的自然类型、人文历史沉淀以及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地域亲缘关系都会提升景点感知性.运用PRED矩阵将可达性与感知性进行综合分析,划分以广州为客源地的广东省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市场结构:小珠三角成为出游的首选区域,占有大量市场份额;大珠三角和粤北的南部地区是出游的备选区域,旅游流以点轴模式扩散到一些级别高、功能特别的森林公园;粤西、粤东两翼地区位于落选区域,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在周边的县市.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对“城中村”问题、现象及改造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见解,但均是从“单体城市内部”进行考虑,忽视了“城中村”作为“流动人口聚居区”而存在的长期性与合理性。本文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和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出发,分析了人口流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鉴于农民工等为大城市流动人口主体的现实,文章重点剖析了农民工进城以及进城之后选择“聚居”的内在要求;此外“城中村”因其城乡分割的制度、优越的区位优势、提供低收入住房而成为“天然的流动人口聚居区”。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