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承德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山、老、少、穷”地区,但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以及广大计划生育干部的努力下,逐渐摸索出了一条计划生育与治穷、治愚和致富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从1989年起,承德地区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始终保持在1.63以下,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1992年,在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峰顶年中,全地区人口出生率仅为11.72%。,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6.29‰。承德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成绩令人瞩目,承德人口控制模式也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关  相似文献   
3.
阎步克教授《试释"非骏勿驾,非爵勿"兼论"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北大竹书〈周训〉札记之三》一文將"爵"释为爵位,并从此引申出臣竭力以奉君主、君赐臣以爵禄的政治交换关系.阎文发表后,有学者又依据不同的材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各自对以上《周驯》简中"爵"字的理解.事实上,《周驯》文本本身已经提供了充分的语境对"非爵勿"作出阐释,而不需要再征引其它脱离各自文本语境的文献重构一个新的语境为这句话提供解释框架.通过摘引脱离原有文献的语句,不加甄别地来建构新语境这一做法,牺牲了所释文本本身的上下文关系,得出的结论由新建构的语境决定,往往与被解释字句或文本的原意相悖.因此,我们在文本阐释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首先在原有语境框架内寻找答案;征引材料的语境必须要与被释文字的语境具有可比性.除了文本语境,爵本身还有其自身的考古和礼制语境.根据考古学的最新材料和从这些材料出发建立起来的关于周代礼制改革的最新理论成果,爵这种器物在丧失了礼仪方面的重要性以后,反而在东周礼制书写中得到强调,成了传世礼书中的重要语汇.这一现象跟春秋早中期开始的礼制重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保训》是我们认识清华大学藏竹书的开始,也是其中争议最大、引起讨论最多的一篇。将《保训》看作周文王临终遗训,是根据文本内容做出的合理推测。奇怪的是,在继位这样的大事上,周文王告诉太子要学习的并非周人祖先,而是商人祖先舜、上甲微。这是一个在先前讨论中忽略了的问题。《国语·鲁语》和《礼记·祭法》等所记载的商周祭统和五帝系统,以及周原出土西周甲骨所揭示的西周早期祭祀商王祖先的现象,说明《保训》所显示的王位继承语境确实反映了西周初年的历史真实,但其对求“中”的强调表达的却是东周的五帝和五行观念。或许可以说,《保训》是一篇准确反映了西周早期历史的东周时期形成的文献,它所反映出来的西周早期的史实以及东周礼制宗教思想对研究周代社会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