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3篇
  免费   784篇
  国内免费   125篇
管理学   1190篇
劳动科学   47篇
民族学   282篇
人才学   203篇
人口学   173篇
丛书文集   4717篇
理论方法论   756篇
综合类   9697篇
社会学   1152篇
统计学   755篇
  2024年   267篇
  2023年   969篇
  2022年   496篇
  2021年   780篇
  2020年   801篇
  2019年   770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526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755篇
  2014年   1175篇
  2013年   984篇
  2012年   1154篇
  2011年   1229篇
  2010年   1145篇
  2009年   930篇
  2008年   1299篇
  2007年   920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资本创造模型(CC模型)忽视了要素流动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而发展的新的资本创造模型则认为资本集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工业劳动力的流动过程。另外,是资本的实际收益而不是名义收益决定资本是否创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自由度、工业品支出份额及资本贴现率的变大,替代弹性及资本折旧率的变小,将降低对称结构的稳定性,而提高中心-外围结构的稳定性;经济地理空间的产业均衡是集聚力和分散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企业生产工业品的规模报酬递增程度足够显著,或者工业品支出份额很高时,市场拥挤效应将彻底消失,并转化成为促进产业集聚的动力;突破点与持续点的大小比较可以形成不同的关系,这意味着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变化,本文发展的资本创造模型可以体现出多样化的产业空间动态演化行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应用索洛余值法,基于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京津冀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构建反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解析。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对邻近地区有负向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与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形成;从直接效应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经济密度指标均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从间接效应看,仅人力资本指标对邻近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从化解过剩产能阶段全面转入防范产能过剩阶段,防范产能过剩具有长期性,需要采取可持续综合措施。从产能充分利用、经济高速增长、行业资本产出比、高质量制度供给、工匠精神铸造以及产能利用统计等多个维度分析防范产能过剩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防范产能过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故事内容的空间流转频繁,文中超现实空间与现实空间并存,现实空间则涉及多个不同地域空间和众多空间场景,以及特定的空间类型。空间元素在小说中承担了一定的叙事功能,既配合时间叙事,也引导叙事视角的转移,成为小说诗词叙事的载体。题壁诗的公共空间属性在这篇小说中有所消解。其空间书写具有强烈的寓言性,营造了情绪氛围,特定的空间具有特殊的历史象征意味,产生反讽效应,强化了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6.
1850—1890年以奥斯曼为代表的统治者对巴黎城市空间进行功能性改造,塑造了巴黎新的景观社会并完成了空间生产化、秩序化、政治化的重构。资产阶级借助地租杠杆,利用空间政治工具性和政治功能性进行资本扩张的同时,也实现了阶层分化和新身份政治的形成。资本投机下的空间改造与生产使得巴黎无产阶级生存与发展的权益逐步被蚕食、侵害和剥夺,无产者对资产阶级的空间改造逐渐产生了由认同—消解—反抗的转向,空间正义意识开始觉醒。通过对城市空间规划改造中的阶级立场分析,论证空间正义与城市发展、阶层融合、社会排斥之间的联系机理,阐明资本主义空间规划与空间生产的固有缺陷,对当代城市的空间规划、贫困问题、社会排斥、城市包容性发展、环境更新与治理等现实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启发与理路审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专车服务市场制度变革过程的纵向案例研究,探讨了组织场域中的集体行动如何推动制度逻辑演化的内在机制问题。研究发现:制度逻辑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分离、冲突和共存三种状态,不同的制度逻辑的演化是由行动主体能动性策略和资源利用所构建的集体行动模式差异性驱动的。制度变革机会的涌现促使场域中的行动主体采用协调性的集体行动模式,促成了新制度逻辑的生成,并导致了新、旧两种制度逻辑的分离;在制度变革机会变得模糊的场域中,行动主体非协调的集体行动促使新、旧两种制度逻辑之间的激烈冲突;而在制度变革机会沉没的情境下,行动主体再协调性的集体行动最终促成了新、旧两种制度逻辑的共存。研究结论对我国当前复杂制度环境下新兴业态的发展以及传统业态的协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9.
新形势下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不仅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而且给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较大压力。厘清网络舆论的生成逻辑,把握网络舆论发展的演进特征,对做好网络舆论引导与谣言治理意义重大。在现代网络社会,随着交往实践的普遍进行,从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来看,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的生成,是网络议题、网络交往和网络传播相互作用的结果。受网络社会交往实践主体、客体、环体和介体等多种因素影响,突发重大疫情网络舆论又呈现为非线性的发展演进趋势,极易引发“蝴蝶效应”造成舆论秩序失范,甚至导致“塔西佗陷阱”的舆论信任危机,给疫情防控带来复杂变数。必须建立健全网络舆论治理机制,有效管控舆情,提高疫情防控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空间叙事以现实空间作为物质载体,反映了古人将世界分为仙、人、鬼三重界的宇宙观,其中的体验空间实现了地理学的想象与历史想象的高度融合。空间叙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灾害、农牧业、生物物种等生态环境。宫廷空间叙事反映了皇权统治的暴虐,山水空间叙事反映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官场空间叙事反映了官场官风的腐败。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空间叙事具有特定的伦理意蕴,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均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