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111篇
劳动科学   115篇
民族学   135篇
人才学   401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1493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429篇
综合类   4544篇
社会学   2034篇
统计学   1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728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722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1075篇
  2009年   847篇
  2008年   1206篇
  2007年   752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资本创造模型(CC模型)忽视了要素流动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而发展的新的资本创造模型则认为资本集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工业劳动力的流动过程。另外,是资本的实际收益而不是名义收益决定资本是否创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自由度、工业品支出份额及资本贴现率的变大,替代弹性及资本折旧率的变小,将降低对称结构的稳定性,而提高中心-外围结构的稳定性;经济地理空间的产业均衡是集聚力和分散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企业生产工业品的规模报酬递增程度足够显著,或者工业品支出份额很高时,市场拥挤效应将彻底消失,并转化成为促进产业集聚的动力;突破点与持续点的大小比较可以形成不同的关系,这意味着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变化,本文发展的资本创造模型可以体现出多样化的产业空间动态演化行为。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自身。”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0-191之中国化实践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消除中国传统个体弱创造之异化问题,也在于发现中国传统文学个体的创造经验,提炼出“个体化理解世界之创造”[1]的观念。中国现代个体在追求文化的自我实现过程里,从自身感性生命经验与文化性生存体验的矛盾张力中洞见自我“个体化理解世界”的独特问题,以之实现对儒道文化的批判改造,不仅可以形成中国现代个体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且可以促发中国现代个体文化哲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在于不断的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虽然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工作内容比较繁多,人员构造和学习背景等都比较复杂,但是辅导员自己工作的责任,辅导员自身的实际价值和发展范围等因素都在积极的引导辅导员不断的进行创新,并且国家对辅导员工作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学生的思想也表现出社会化的趋势,辅导员的竞争也十分激烈,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的进行创新,推动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从2014年起,杂志开办了"名人家训"栏目,先后邀请数十位名人后代与读者分享家风家训,从《开国将军的三字家训》到《张云逸家训:记住你是普通人》,从《陈毅家训:腹有诗书气自华》到《黄克诚家训:当好萝卜占好坑》,深受好评。不少读者反映,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理念更新换代,人生信条多如牛毛,更容易让人迷失,而真正能催人奋进的则是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家训。这不,我们就组织大家一起晒晒自己家的"规矩",温暖自己,也温暖家人。  相似文献   
6.
“内圣外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典型特征之一,有其历史的传承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语境下,从“内圣外王”理想人格中挖掘出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潜质,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与逻辑的体现.创造诠释说与创造教育说为其转化出“创造”性人格,提供了理论依据.由“德”化“新”立“创”,善养创造思维多元要素,化育人生最高义,揭示出“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化为现实“创造”人格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建民 《社会》2019,39(6):87-120
费孝通先生晚年倡导面向“精神世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格,而且指明了回溯和整理传统思想资源以理解人心的意义。古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进退趋避是精神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盛唐诗人王维可作为重要个案。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以王维的生命史、编年诗及他与其他诗人的交往为线索,考察其如何在仕隐之间调适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王维通过人际和诗文往来形成的社会交游空间、自然山水空间和灵性佛理空间,构成一个融和自然与人文的“人生圜局”,以寻求精神世界在“入世有为”和“消极退避”之间的平衡,而其精神苦痛也可以从这个圜局的层级变动或缺失中探寻根源。本文认为,把握世风民情、生命史的再现以及理解和体会的功夫,是研究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等理论观点,使历史的创造问题第一次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列宁初步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命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9.
做好小人物     
小喻 《现代交际》2002,(10):38-38
20岁那年,我还在一所大学里读大三,学校送我去参加全国青年学研修班学习。研修班的同学,都是采自全国各地的共青团干部,惟独我是在校学生,而目年龄最小。某日,有位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寄予厚望:“未来的中国就靠你们!”在他挥手的一瞬,我的心胸里暴涨起一股激情,仿佛突然间责任在握。研修班结束,回到自己就读的大学,我又因在社会买践活动中的表现被团省委授予“未来建设者”奖  相似文献   
10.
无意识是一种不为意识所知的特殊心理活动,在科学创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无意识心理活动与科学创造的关系问题加以探讨,重点分析无意识的深隐性、可解性、偶现性的内在和谐以及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