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9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441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29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000篇
理论方法论   143篇
综合类   2226篇
社会学   195篇
统计学   10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清代经由长期理性共识的积累与提炼,在森林保护方面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多元共治"法律理念,并构建出符合森林生态治理内在要求的法律制度。古今森林保护问题的表现形式虽不尽相同,但受历史传统、法律文化、森林自然特征等方面因素影响,古今森林保护法律制度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中关于多元共治的内在逻辑要求具有相通性。清代森林保护多元共治法律制度对完善现代森林保护法律制度以及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实效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考虑由新能源汽车租赁企业和政府组成的二级系统,在需求率为随机且与推广努力水平相关的市场环境下,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租赁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了分散决策、集中决策、收益共享与成本共担契约下的最优车队配置和推广努力水平,并对三种情形下的最优决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散决策情况下无法实现系统协调,通过引入成本共担与收益共享组合契约,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该组合契约模型不仅可以实现系统协调而且可以使系统成员达到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了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环保网络舆情呈现出数量多、热度高等特点。环境保护与民生紧密相关,网民的"共情"心态、民众普遍对他人遭遇的环境问题或困扰感同身受,是环保网络舆情高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官方处置此类舆情的基本语境。官方在环保舆情应对中同样需要具备"共情"思维,理解民众迫切希望改善环境的情感,在网络理政的制度下主动为民众排忧解难;并宽容、体谅他们在舆论监督中存在的情绪化表达、信息失真等情形,且通过有效路径避免这些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5.
环境软实力即环境能力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所发挥出来的柔性滋养与再生功能。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环境能力衰竭、环境软实力丧失。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就是通过对环境的作为和不作为之双重方式,使其重获滋养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的再生功能。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应接受层累原理、突变原理和边际效应原理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共互原则和惟生命原则。其具体的行动落实,就是既尊重自然、生命、事物的本性而不作为,又要在必要的作为中担负起对环境的维护责任。  相似文献   
6.
孔见 《中华魂》2015,(3):62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学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部通史,不仅以其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严谨而生动的语言,使之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开创了我国优良的史学传统。司马迁开创了以记录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研究方法,他通过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类别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代表人物,这些人物的描述十分生动,丰富  相似文献   
7.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顺应新时代需要而被提出的发展理念,对其加以理论阐释亟需进一步揭示蕴含其中的复合选择观——即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时,不是"单一选择"经济发展或者生态保护,而是"复合选择"基于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两山论"实践、供给侧改革、长江经济带发展所体现出来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复合选择观,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恪守、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凝炼、对环境正义理念的遵循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融贯。基于此,建议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复合选择观的引领下,通过生态法律体系的更新、政策的因地制宜、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配套措施的细化完善以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创新,从而为探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进路再谱新华章。  相似文献   
8.
9.
10.
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法治文化需直面独具个性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存在区别与联系。一方面,就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文化而言,它以少数民族的文化为背景,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亟需纳入法治轨道,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实效。尽管法治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间存在张力,但二则均体现"人本"价值,显现出"人化"与"化人"之特征。为实现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与法治文化建设,应采用"循序渐进式"、扩大"少数民族的有效参与"、健全中立的"法治文化评估"机制等,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