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麦地岩画是我国北方地区岩画艺术中的杰作,千万年来犹如一颗艺术明珠镶嵌在山石之上,长期鲜为人知。它位于宁夏卫宁北山腹地,距中卫县城约30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岩画制作于北山的积岩层面上和节理面上,高低起伏,气势磅礴。大麦地岩画内容和题材十分丰富,有游牧猎手,有天神,有多种多样的森林草原动物,也有变化多端的人面像及手脚、蹄印、太阳、星辰的图形,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角度,将流行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六月会主体节目之一"玛泽"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新的探讨,并就"玛泽"节目的历史和宗教渊源关系,民俗形成过程,以及对军事、生产活动中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李思凡  徐弢 《云梦学刊》2012,33(2):53-57
印顺认为,佛教在印度本土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它逐渐背离初期佛教"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蜕变为以"欲界的低级天神"为中心的宗教。为借鉴这一教训来探求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之路,他按照"契理契机"的方法论考察了大乘佛教的核心观念———菩萨观念在印度佛教中从无到有、从人而天、从天而神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体”与“制”这个角度研究秦以畴祭为特色的郊祀制度。认为以畴祭为特色的秦代的郊祀制度是多种观念糅合下的产物。秦创设的畴杞之制、权火之制和“三年一郊”之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不过它在郊祀制度的整个流变中还处于创设阶段。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戴传江在《试论(太平经)“三一为宗”思维模式及其意义》一文中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天人合一”思想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进程中,《太平经》“三一为宗”天人思想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继承了老子之道和传统天神信仰,吸收了阴阳五行说和仙家之术,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宗教意识无处不在,萨满教和喇嘛教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拍摄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使得宗教色彩贯穿于电影始终。本文以几部蒙古族题材电影为例,对其中的宗教意识表现及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勤 《江汉论坛》2007,4(3):101-103
1931年、1935年两湖地区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水灾不仅招致两湖地区的工商、贸易、金融、农业等方面的衰退,也对灾区灾民的社会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水灾使灾民对灾害产生恐惧心理,一些人以自杀作为逃脱灾害及饥荒折磨的办法,一些人常常在无奈中显露其野蛮、残暴和为求生存不择手段的一面,一些人在灾害面前往往产生"在劫难逃"之感,不得不把自己的这种企盼和追求寄托于上天神灵,每逢灾害发生时,两湖地区农村中的民间迷信活动就会急剧增加.与灾后困境格格不入的奢侈之风在灾区也随处可见.消除灾害的消极影响,树立良好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体系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1992年12月至1993年5月,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分两次对位于喀什市北12公里、地处伯什克然木河及浩罕乡亚吾鲁克自然村南面的黄土台地上的一座唐代寺院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陶器、钱币和贝叶经等。其中有一件三耳陶罐,红陶质,颈肩部有三个拱形耳,耳上贴塑胡人头象。陶罐长颈鼓腹,从肩到腹部共有四层模压纹饰带。主纹饰带上有10个用连珠纹构成的圆圈,圈内各模压一个人物,人物造型有两种:一种是男子头像,男子侧脸,头戴宝冠,身穿圆领衫;另一种为一女子整身像,呈侧身跪姿,一手托高足杯,一手执胡瓶。头部有头光,佩戴耳环、项圈和手镯,身上的披帛迎风正舞。两种图案为一组,重复出现,共有五组,每一圆圈之间均用忍冬草纹间隔。  相似文献   
9.
威信     
赫希奥德(公元前8世纪极负盛名的希腊诗人)想像之中,每个天神赋予我们一项有用的特质。其实,我们的智慧不是帕拉斯给的,美不是维纳斯赏的,口才不是麦丘利传的,勇气也并  相似文献   
10.
从<俄藏黑水城文献>所见,黑水城出土文书中有不少藏传佛教文献,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大黑天的一系列文书,如<大黑根本命呪><大黑赞><黑色天母求修次第仪><大黑求修并作法>及<慈乌大黑要门>等都反映了西夏社会的大黑天信仰.本文以<慈乌大黑要门>为例,先将写本重新整理标点,再通过比对其他大黑天修法文书,说明该文书的内容要点,试图厘清大黑天信仰在西夏藏传佛教的轮廓.此外,本文还就上述大黑天文书的作者问题作相关阐述,希望对此有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