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8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853篇
劳动科学   67篇
民族学   334篇
人才学   364篇
人口学   202篇
丛书文集   2092篇
理论方法论   1524篇
综合类   4952篇
社会学   1011篇
统计学   11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633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949篇
  2010年   886篇
  2009年   726篇
  2008年   913篇
  2007年   682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597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与明治日本"是一个存在较大成长空间的研究领域。这既是由于跨国家、跨文化之特殊性质,也在于这一问题内部本身包含了不同文化思想学术知识体系的交集以及相互影响和结构关系。在这一领域,日本研究者有一系列出色的研究,尤其在还原历史现场的实证考察方面做出了有益贡献;而国内鲁迅研究界在对"历史现场"的庞大背景、内部复杂交错结构的把握和理论提升等方面,则具有潜在优势。彻底清理、还原"历史现场",突破固有观念的限制,以开放兼容的学术态度构建鲁迅与日本关系的模盘,将为这一研究带来崭新的视角视野和参照坐标。  相似文献   
2.
孙瑜 《北方论丛》2021,(3):185-194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东北的中资造船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以旅顺船坞局和东北造船所为代表。同期,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从沙俄手中接收了旅顺船坞局和大连造船厂。该时期东北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日资造船厂。伪满建立后,日本迅速控制和吞并了整个东北的造船工业。该时期东北的造船厂主要有营口造船株式会社、丹东造船厂、大连船渠铁工株式会社、西森造船所等,上述船厂都为日资,它们为日本的侵略和扩张提供了大量物资。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造船工业的掠夺主要是通过对东北船舶物资的侵占和日伪政府对造船工业工人的压榨与盘剥来实现的,它是中国东北造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化差异是影响企业跨国和跨地区贸易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方言距离对企业跨省份销售行为的影响。为了有效地识别因果关系及其深层历史根源,本文利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跨区域移民信息构造了方言距离的工具变量。研究表明,方言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差异是影响中国企业跨区域贸易决策的重要因素:企业所在城市与销售目的市场之间的方言距离越大,企业进入该市场的可能性越小。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地域文化差异对区域间贸易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移民的经济遗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整个世界都处于板荡不安之中,移民问题成为各国学界关注和讨论的重要问题。但在目前的相关研究中,民国学者的已有成果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囿于相关资料的缺乏,关于这一时期国际移民的研究较为稀少,而有关国内移民问题的专题研究也不多见,其引用的材料主要来自过去的地方志、档案、统计资料等,对当时期刊杂志的研究成果征引较少。通过梳理民国时期最大的综合性刊物《东方杂志》前后45年所刊文章,既有助于了解这一时期移民问题的现象与事实,也便于总结民国学者的研究路径与方法特点,对于新时代的移民治理和移民研究,也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二战期间日本细菌战档案资料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日美学者西山胜夫、莇昭三、奈须重雄、森正孝、谢尔顿·哈里斯、肯尼思·波特尤为突出.本文以日本历史学者田中利幸的著作《隐藏的恐惧》(Hidden Horrors)为切入点,结合心理学相关内容尝试分析二战期间隐藏在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成员暴行背后的心理因素.这一发现不仅是对日本侵华细菌战证据的有效补充,同时也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已有认知.  相似文献   
6.
茂幸雄是一名从警42年的日本警察。在退休的前一年,他被调到福井县坂井市三国町的东寻坊工作。"坊"在日语里有"和尚"的意思,"东寻坊"曾是一个僧人的名字。东寻坊是旅游胜地。那里有着绵延一公里的岩柱,全耸立在日本海之中。海水深达17米,岩柱高达50米。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基本认同渤海国是一个以靺鞨人为主体民族的政权,而靺鞨人融入渤海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营州之乱追随大祚荣东奔的靺鞨人;第二阶段是渤海建国集团来到高句丽故地,整合的当地南部靺鞨人;第三阶段是渤海建国后,历代统治者对北部靺鞨的数次征服,纳入进渤海国的北部靺鞨人。这三个阶段融入渤海的靺鞨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归宿,由此决定了初期参与建国的南部靺鞨人与高句丽遗民等民族形成了族群意义上的渤海人,而后纳入其境的北部靺鞨人因风俗文化的极大反差,及心理认同的巨大差异,最终未完全融入渤海族人之列,成为渤海国北境的被统治民族,只能被称为渤海国人。  相似文献   
8.
9.
幕末日本的思想家吉田松阴,在面对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之时,心忧天下,提出了颇为独到的国防思想.他认为,当时的日本应通过"尊皇"的手段,凝聚国内力量,积极整顿内治,强调"主动出击"的战略,最终达到"攘夷"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些思想对日本以后的"雄飞海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因其对《波茨坦公告》的错误解读和战后天皇制的保留,认为日本战败是"有条件投降"。尽管《波茨坦公告》是在美国主导下形成的,但在当时代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无疑是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虽然战后美国放宽了对日本的处置条件,最终导致惩治日本的不彻底,但不彻底不等于不惩处,不承认也不等于不存在,历史事实不容颠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