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诗正义》撰者及编撰时间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诗正义》虽作为《诗经》注疏史上一部里程碑式著作 ,但其撰者及编撰时间学界说法不一。本文详细考辨了《毛诗正义》的编撰、修订次数及具体时间 ,缕析了《毛诗正义》的各次参撰者 ,以期有益于对《毛诗正义》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疆社科论坛》2012,(2):97-F0003
2012年3月28日,自治区社科联召开《新疆社会科学年鉴·2011》编撰业务知识培训暨联络人员工作会议。来自自治区各厅局、各大专院校,自治区社科联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的新疆社科年鉴工作负责人、联络人等,  相似文献   
3.
古籍四部编撰的内容和形式都蕴含了大量的编辑思想。经部列为四部之首,与其说是统领作用的原因,不如说是对它"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的认定,传承经学、弘扬儒家的思想十分鲜明。无论官修史书还是私人撰史,史书编撰体裁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历代政治制度类史籍的编写方法都力求真实、客观、公正。子部类目在各古籍分类法中的位置上下动荡,或紧跟经部,或在史部之后,反映出各朝代及目录编辑者对子部书籍地位重要性认识的态度。历代文编的编辑思想集中体现在文籍之内容、文编篇章之选择和对笔记小说的充分肯定等方面。图书形制、不同载体材料以及插图等也都成为表达编辑思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民国元年《新教育方针》颁布,湖南宁乡人傅运森以国文编撰《东西洋史讲义》以来,中国世界史编撰体系的发展与建设已经走过了一百个年头。《东西洋史讲义》结束了国人在国文和经史领域之外的诸多学科大半采用外人译本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学人在不同时域有过不同的建树,为中国世界史编撰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作出许多贡献。时至今日,以科学方法与近代范畴为基本要素,厘清中国世界史编撰走过的一百年的历史进程,在珍惜中国世界史研究伟大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编撰体系,不仅具有时代定义,亦有学术研究上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普陀洛迦新志》是建国之前普陀山历代山志之中部头最大的一部。此书信史结合,持论公允,体例得当,考证精审,既有保存史料之功,又有辨析提炼之能,传统与时代贴合密切,在历代普陀山山志的编纂上可以称为范例。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详解字典》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字典,注重吸收以往字典的长处,加入编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对象明确,体例精当,释义详尽。  相似文献   
7.
从文本体例的视角,审视《列女传》,则其特征主要有三:撰写准则的一统与多元,主题先行的材料组织形式,和谐统一的语言文字措辞。由此也更加确立了刘向为《列女传》编撰者的身份。《列女传》主要的价值与贡献,表现在史学方面,使传体史学获得了独立发展;体现在文学领域,则是促进了小说的发展,在表现手法等方面颇具艺术成就的同时,予后世文学以影响。另外,《列女传》的文本体例还开创了我国古代女训类著述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语用的视角探讨了酷语的概念、酷语模因传播和构造的方法及其特点.并且指出酷语模因是语言模因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易于社会的传播.但只要是模因,都有好与坏,利与弊.强与弱之分.在文章的第三章还探讨了某些酷语在社会语用过程中的一些偏误和损坏现象.最后作者提出对酷语或新词模因的社会话用研究有利于语言教学、词典编撰、语言的雏护和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秦文 《社科纵横》2010,25(6):131-132
王安石的历史学说包括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撰理论两个方面。在历史发展学说方面,他认为人性不可以言善恶;富贵有常,应当顺性命之理而为之节;时运有兴废,主张不以时胜道;坚持教化黎民在于富民善民;校正风俗和安利黎民;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在历史编撰理论方面,主张实录、用历史主义标准论列历史人物等。总之,王安石在人与人性方面的论述卓绝前人,与近代价值观相合。  相似文献   
10.
张居三 《求是学刊》2007,34(3):107-111
在中国文学史上,《国语》一向不被人重视。其实不论是从史学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国语》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通过对《国语》编撰意图的分析,认为其文学史料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紧紧围绕礼治、民本、忠恕、正名等思想选择的。此外,《国语》一书结构的安排,也不只是遵循周王室与各诸侯国关系远近、先华夏后蛮夷的原则,而是另有深意,即反映礼乐崩坏的前因后果。《国语》一书因此成为有机的整体,文学和史学价值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