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8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950篇
劳动科学   140篇
民族学   160篇
人才学   161篇
人口学   68篇
丛书文集   2961篇
理论方法论   596篇
综合类   4579篇
社会学   806篇
统计学   126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790篇
  2011年   827篇
  2010年   742篇
  2009年   681篇
  2008年   880篇
  2007年   661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来人口往往处于边缘化状况,是一类特殊的风险群体。为了避免外来人口"非国民待遇"风险,政府主导加大了外来人口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相关研究主要有"新治理论"、"社会资本论"、"全球社会治理论"、"全球社会治理结构改善论"、"社会治理宪法论"、"第三条道路论"、"社区智能观"和"外来人口妖魔化观"等。调查研究发现,凤阳幸福平安联谊会在面对城市外来人口"双重集聚"新形态时,为民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公共空间与服务平台,"同籍娘舅"的出现有效化解了冲突与再生产秩序,参与社区公益事业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形象。研究发现,这一治理实践在"一主多元"背景下自治功能得到发挥,社会精英起到很好的"中间层"作用。研究最后强调,这一社会治理创新体现了"双重性",但也要避免落入"公民参与异化"陷阱。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电影、电视剧、歌曲等全面进入中国并产生极大影响。吉林省拥有朝鲜族人数较多,因此"韩流"对于吉林省的影响较之其他省份更为直接、深远。省会长春市更是"韩流"受众主体大学生的主要集聚地,"韩流"文化已经对这一群体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本文着重探讨"韩流"在长春市大学生中流行的现状及外在形成条件和内在驱动原因,用调研数据、采访实况阐述"韩流"对长春市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分析长春市各高校针对这一现状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4.
《东岳论丛》2020,(1):15-21
针对苏俄马克思主义基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误读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缺陷,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尔库什界划出三种类型的意识形态概念:论战的—揭露的意识形态、系统的—解释的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的意识形态;从起源论和功能论的角度区分了两种意识形态解读模式,揭示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中意识形态观的隐性转变,阐明了李嘉图和黑格尔理论中包含的"致力于解放的"意识形态概念,回答了艺术缘何具有"永久魅力"的问题。马尔库什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区划保留了意识形态概念传统理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又避免了苏俄马克思主义明显存在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还原论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论认为,作出决定的行为会引发认知失调。群体极化理论认为,群体作出的决策会较个体决策更为极端。群体身份认同理论认为,对群体身份的认同会引起内群体偏袒。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英美刑法将达成不法协议作为共谋罪的处罚对象,有助于打消共谋者参与共谋的念头,避免共谋者产生认知失调;在极为早期的阶段瓦解共谋犯罪群体,避免更为极端决策出现;弱化共谋者的犯罪群体身份认同,实现法益保护的早期化。这一视角对我国刑法学研究共谋罪规则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审美含义及其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话语蕴藉属性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这样,文学作品就有了话语蕴藉属性。从各种文学作品看来,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还是比较常见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话语蕴藉属性在文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个人名亦或是一个地名甚至是一个字。本文意在浅析部分文学作品的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和从而体会运用这一表现手法的益处,进而在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运用这一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多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也译作"多元系统论")[1]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就在其著作中提及并不断完善的理论。该理论以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为基础,认为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都是一个开放式的多系统(Polysystem),即一个系统网(Network of Systems),包括具体与抽象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现象里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强势传播,不断挑战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群众所认知、理解、接受和认同,就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表达方式,使之契合大众群体的认知结构与话语特点。对此,可从主体论、客体论、载体论三个维度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学流派的命名是否成立至少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相近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倾向;作为共同话语阵地的出版物;群体的人事交往与人员聚散;主观自发的群体意识。九叶诗派不仅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文学理念和创作风格,也具有共同的出版物,内部存在着较为频繁的人事交往,并且在群体运作的过程中还表现出较强的主观自发的群体意识。因此,从现代文学社群的视角来观照九叶诗派,将有利于拓宽文化研究的视野,还能对有关九叶诗派的质疑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0.
张小曼  胡作友 《学术界》2015,(2):135-141,327
《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经典之作,语言凝练简洁,意义丰富,哲理深厚。勒菲弗尔指出翻译是处于意识形态和诗学控制之下对源文的改写。赞助人影响意识形态,而专业人士更加关注诗学。本文主要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角度解读《道德经》的英译,分析意识形态和诗学对《道德经》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