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她出生在贫困的农村,父母舍辛茹苦供养她上学,她也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考上了一家医学院。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医院工作,做了一名护士。正当她为自己可以挣钱来报答父母而感到高兴时,积劳成疾的父亲却患了肺癌。子欲养而亲不待,她欲哭无泪。她刚刚上班,还没有挣到钱,而家里早已为她的读书而负债累累,哪有钱给父亲治病呀?  相似文献   
2.
作为戈尔丁的代表作 ,《蝇王》是一部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作者以逆传统的手法 ,把二战以后所形成的人类善性的变异 ,通过多层次 ,多方面 ,立体式的描写 ,表达了它的全过程。一群不足 1 2岁的孩子 ,在一个孤岛上的相互搏斗 ,暗示了我们 :孩子们天真的丧失、本性的变异 ,决不是孤立的。邪恶观念的作祟 ,是困惑 2 0世纪的难题 ,使整个世界很不太平。  相似文献   
3.
早些年看足球比赛,喜欢看点球,尤其喜欢看射门球员跟守门员的表情。他们都紧张兮兮,搓手跺脚,好像要下地狱似的。我想,守门员紧张倒能理解,你射门的紧张个P啊。如果说面对十一个人的围追堵截难以射进去,现在只对着一个守门员,简直就是空门了,射中那还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事实也如此,从概率算,点球百分之八九十都进了,不进的只是少数,但就是不进的那几个,却让射点球的一方战  相似文献   
4.
邪恶的比萨     
鲁伊 《东西南北》2011,(9):79-79
它又快又方便,不想做饭的时候,一个电话,半小时后就能新鲜热乎地送到家,冷了再加热一下,也依然好吃。它很美味——面饼的香脆,番茄酱的甜酸,乳酪的浓郁,肉粒香肠洋葱青椒的荤素搭配,集合在一起,几乎男女老少通杀。但更重要的是,它很有家的味道,同样是快餐,却远比汉堡和炸薯条更像一顿正儿八经的饭,即使用来打发小孩子,也不显得那么罪过。  相似文献   
5.
通过劫持他人而使自己松绑,无论套在哪里,都是一套一个准。我们这个时代的幸福是家庭影院的幸福,而不是露天电影院的幸福。反过来的痛苦亦然。我们这个时代的痛苦不是需要粮票布票的痛苦,而是极端营销带来的“邪恶的传销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美德叫忠诚。所谓忠,即全意无私,尽心竭力。《左传·成公九年》:无私,忠也。宋人司马光《四言铭系述》曰: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所谓诚,即诚实,真诚。《易·乾》:闲邪存其诚。孔颖达疏曰: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所谓忠诚,即真心诚意,绝无二心。《荀子·尧问》: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  相似文献   
7.
中国诸子百家之不同,不在于是否主张专制,因为他们都是肯定专制的专制主义论者;也不在于主张在何种历史条件下应该专制,因为他们都认为专制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应该的,他们都是永恒的超历史的专制主义论者。他们的不同只在于主张怎样的专制:是王道的、开明的、仁慈的专制主义,还是霸道的、野蛮的、邪恶的专制主义?因此,中国专制主义便可以归结为两大混合类型:以孔子和儒家为代表的“永恒且开明专制主义”与以韩非和法家为代表的“永恒且邪恶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8.
《赵氏孤儿》是一部震古铄今的历史悲剧,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少有的被译为外文的作品。本文认为:这部作品其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魅力主要来自正义与邪恶作殊死搏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在作品中主要表现在悲剧气氛的渲染,和对义烈精神的褒扬。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文学批评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将哈姆莱特滞定型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行动的巨人,这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正如一百个读者阅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一样,如果我们撇开人文主义的先验影响,以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哈姆莱特》剧本,考察主人公的人性及其人际关系,我们还会发现一个另类的哈姆莱特,即一个具有伪善自私、沽名钓誉、争权夺利、凶残冷酷、甚至出卖国家利益等诸多人性缺陷的资产阶级利己者形象。事实上,在西方不少批评家的笔下,哈姆莱特的形象也是负面的,只不过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遮蔽罢了。研究哈姆莱特的负面形象,对于打破中国的哈姆莱特评论一面倒现象,倡导多元意识批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