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从整个西方文明史出发来考察启蒙。启蒙精神以人对自然的支配的科学理性为先导,自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摆脱神话的束缚,然而,由于启蒙精神内在所包含的否定因素,它必然会走向自身的反面:它在使人摆脱在自然面前极度恐惧的状态的同时,却又使人深深地陷入了新的神话之中。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命题是启蒙精神的集中体现。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有关"技术就是权力"的论断,深刻揭示了启蒙精神同实证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内在联系。启蒙精神的一大症结是崇尚逻辑形式主义,因此对逻辑形式主义数学原则的批判构成了启蒙精神批判的一个主要方面。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引用的奥德修斯隐喻表征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在他们看来,造就了工具理性的启蒙精神不仅没有克服反而加剧了这一异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阿多诺的生存论有很强的张力,呈现出极具锋芒的批判性色彩,给人以强烈的震惊感,具体表现在对神话的辩证思考、海德格尔本体论神话的撕破、奥斯维辛死亡之思及对差异个体主体性的诉求等四个方面.但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人常会感到无奈的困惑,这是一种存在的困顿,阿多诺的批判性生存论就体现出这一困惑特征的悖论性.在这里,笔者以阿多诺自身的否定逻辑来审视他的理论,对其批判性生存论进行一次辩证解读.  相似文献   
3.
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批判了忽视自然美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美从美学中消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的自由和尊严概念占据统治地位的结果.正是对主体性的反思促使阿多诺重新思考自然美,他对自然美的提倡同时是对主体性的一种批判.阿多诺对自然美概念的重新思考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认为批判理论在阿多诺这里体现为一种特殊的形态,他着意于一种批判性的辩证态度而显出其理论上的否定性特色。具体体现为《启蒙辩证法》中的社会批判和《否定的辩证法》中的哲学批判,前者是对总体性社会的否定性辩证,后者是对传统体系哲学的否定性辩证。这种对总体性社会及其体系哲学的批判形成阿多诺独特的思辨方式,呈现为一种非总体的“星丛”模式。  相似文献   
6.
德国哲学家阿多诺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阿多诺主要是提醒我们,艺术表现自身的暴力难以避免,我们需要承认其不可能充分表现罪恶与苦难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始终面临这种两难境地:奥斯维辛之后生者有写诗的责任,但又难以摆脱写诗的野蛮性,艺术只能以分裂和矛盾的形式来表达罪恶与苦难。  相似文献   
7.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作出版了《启蒙辩证法》,对现代理性及其启蒙作了深刻反思和否定性批判。阿多诺在第二章"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中,对文化工业作了详尽分析。文化工业即是在文化领域采取工业化的组织形式,具体表现出标准化、技术化、商品化的特征,并进而具有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文化工业产生及发展的现代性根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与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马克思实践辩证法的理论实质——实践性、革命性与创造性,也就是从唯物性、否定性、推动性与历史性等角度对实践辩证法作具体的阐述;其根本的立足点始终根植于现实的实践活动本质,即通过对实践辩证法理论实质的考察,来揭示在历史的全部社会生活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规律之中产生出新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曾在《逻辑学》中区分过抽象的普遍性与具体的普遍性,认为前者是一种暴力强制性的一,让多经过删减,臣服于抽象的一的统治;而后者则在绝对精神的作用下,经过否定之否定,过渡到包容所有多的更高层次的一。阿多诺对两种普遍性都表示出不满,对于黑格尔的具体的普遍性,他仍然认为是一种对非同一性的压制,是对差异的消解,因此希望用崩溃的逻辑来保持纯粹的非同一性。不过,当代法国思想家巴迪欧否定了阿多诺这种努力的可能性,巴迪欧认为,阿多诺的崩溃的逻辑根本就没有消除一,而是在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保留其非同一性。巴迪欧从康托尔的集合论中,将集合看成带有计数为一规则的结构,而让内在于集合的诸多元素可以进行计数操作,从而在二维层面上化解了一与多关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阿多诺对“概念帝国主义”的抨击及其存在论视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置于 2 0世纪哲学基础的背景 ,阿多诺对“概念帝国主义”所进行的批判 ,在消除哲学的理论态度、摆脱其知识论 (或范畴论 )路向方面 ,取得了颇具卓识的进展。这一批判立足于“否定的辩证法” ,力图以“非同一性”揭破“同一哲学”乃至整个哲学形而上学传统的虚妄性。但是 ,阿多诺的这一批判在积极地贡献于当代哲学与文化的同时 ,其存在论视域仍然是有相当局限的 :由于阿多诺把辩证法的本源意义揭示为“始终如一的对非同一性的意识” ,并且宣称它“不是立场” ,从而匆匆越过了它的存在论根基问题。正因为阿多诺缺少惟有存在论根基处方能提示出来的真实路径 ,所以尽管他意识到并多方指认“意识的内在性”之为概念帝国主义的核心 ,但却始终未予真正地洞穿并使之彻底瓦解。这个要害之点至少可以部分地说明 ,阿多诺在哲学—文化批判方面的卓越成就何以最终只能作为一些闪光的片断而落入黑格尔哲学的巨大身影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