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活新信息     
最高龄新婚夫妇加起来97+87=184岁据新华社电:英国人亨利·克尔和瓦莱丽·伯科威茨近日结婚。新郎亨利97岁,新娘瓦莱丽87岁,相加为184岁,打破莱斯和希拉去年创下的新婚  相似文献   
3.
人类基因研究及其技术应用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及其技术的应用 ,对人类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很大冲击 ,在基因的冲击面前 ,人类的伦理道德已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一冲击 ,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 :科学地看待这一新的科技及其成果 ,冷静的深思人类基因研究及其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伦理问题 ,使人类具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从人类基因的研究及其技术应用着手 ,探讨其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是我们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的权利主体的复杂性及各主体在利益分享过程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了人类基因成果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然而,各利益方的冲突并非不可调和.目前国际社会比较通行的调节手段主要包括:(1)利用知识产权对人类基因权利的冲突进行协调;(2)利用契约对人类基因权利的冲突进行协调;(3)人类基因提供者自身协调利益各方.  相似文献   
5.
多少年来,"人类基因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这一句话始终为大多数人所坚持.然而事实表明,"共同财产原则"正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用以窃取落后国家和地区人类基因资源的借口.因此,保护个体、社区所应该享有的人类基因的权利与保护国家人类基因资源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6.
马大龙,1952年1月出生于天津市;1977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广西南宁矿务局医院任医生;1978年考取北京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硕士研究生i1981年3月至1983年4月在北京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任教师i1983年4月至1985年11月在德国海德尔堡大学免疫学研究所进修;1985年11月至今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7.
人类基因研究和应用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即将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由此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对基因隐私保护、基因歧视、基因殖民主义及基因设计、社会老龄化等伦理问题,我们应用法律和伦理手段予以控制,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使人类基因研究和应用给人类带来福祉而不是灾难。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基因信息的价值日益凸显。在不少国家,人类基因信息的保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我国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从该条例的内容来看,人类基因信息在私法中主要以人格权保护方式为主,这与我国其他立法的精神相一致。在传统人格权理论框架下,此种方式显然无助于维护依附在人类基因信息上的财产利益。基于人类基因信息产生的财产利益,是个人付出劳动的结果。在此若独以人格权对该财产利益予以保护,那么在人格权特有的救济方式之下,这些付出的劳动将难以被承认。这不仅无助于基因技术的发展,而且亦无助于个人利益的维护。为此,未来我国法律在修订时,应将财产权保护方式引入人类基因信息的保护中。  相似文献   
9.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非法人体试验的发生,引发了国际范围内的普遍不安和强烈谴责。应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的试验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涉事人员和机构")的法律责任予以确认和执行。我国现行法律(狭义)并无人类基因编辑人体试验的专门规范,在整体法秩序上存在明显的法律漏洞。行政规章中规定了一些行政责任,但处罚力度相对较轻,对个人私自进行非法试验行为的针对性不足。在刑法上没有直接应对基因编辑、人体试验等生物技术犯罪的条款,如不能在解释上把"基因编辑婴儿"人体试验纳入"情节严重"的"非法行医"的范畴,则对该非法试验行为的刑事责任的落实将面临困境。在民事责任方面,试验参与者(受试者)及"基因编辑婴儿"(和"基因编辑胎儿")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但有关损害的认定和评价存在规范上的困难。未来"要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在基因编辑领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通过专门的法律规范以形成完善的责任机制,尤其要适度增强公法上责任的刚性,具体明确私法上的请求权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面对科技,生命何以自处──论北美生命伦理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介绍和评述了北美生命伦理李的概况和当代北美生命伦理关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了北美伦理学的若干原则以及对这些原则的批判。最后,文章从各个角度探讨了生命伦理的根本问题——人类的自我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