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345篇
劳动科学   33篇
民族学   225篇
人才学   115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1118篇
理论方法论   429篇
综合类   3523篇
社会学   1055篇
统计学   7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686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676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695篇
  2009年   614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比较电影、电影文化学等方法,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三地电影融合汇流的历史进程,旨在为新世纪华语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研究的参照。结论认为,未来两岸三地的电影业应超越传统的合作模式,采取一种更高层次创新融合的发展策略,即在产业、文化的深度交融中保持各自原有的核心优势,积极适应新语境中观影群体审美趣味的变化,合力打造更具文化影响力的新华语电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了英文电影的选择标准和运用英文电影进行听力教学的方法,并且总结了英文电影是一种有效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挖掘特定产品的需求模式无法从整体掌握该类产品的市场特征;短生命周期体验品因缺乏历史销售数据,并且销售总量波动性极大,尤其需要从整体掌握销售总量与产品属性间关系的需求特征规律,但又难以挖掘,亟待提出适用于该类产品的需求特征模式挖掘方法。基于按销售总量分区后各区的需求特征的规律性,提出了一种按销售总量分区、以已有产品介绍集和销售总量为源信息、适用于新产品开发前使用、融合内容分析和关联分析的短生命周期体验品需求特征模式挖掘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产品属性挖掘方法和基于关联分析的产品属性关系模式挖掘方法。前者可以得到较全面的产品属性;后者能够构建不同销售总量区间内产品集的属性关系模式,得到各区间的产品属性关系网,获得高销售总量区间具备,但中、低区间不具备的属性关系模式,从而获得需求特征模式。通过不断更新产品介绍集和销售总量并迭代挖掘,该方法能够动态挖掘需求特征模式。最后利用2013至2016年国产犯罪和爱情类电影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到了这两类电影的产品属性及近年的需求特征模式,可用于指导这两类电影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在21世纪的突飞猛进深刻地影响着电影这一为工业所支撑的现代艺术。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在新名词、新概念令人眼花缭乱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并厘清"电影"(大电影与微电影)的语义、样式、类型,并对其发展策略予以再探讨,无疑极为必要,于国产电影理论和实践的未来发展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电影研究的后理论、后电影等概念,与文学理论使用的后结构、理论之后等,虽都翻译为中文“后”,却有其各自的问题意识与对话对象。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齐泽克对波德维尔等人后理论的批判,具有转折时代的特定思想意义。在文化研究衰微之时,齐泽克的再符号化与后理论的认知研究,构成了“索卡尔—文本”事件之后人文知识生产的不同理论选择。在当前后电影状态下,文化研究的持续发展与电影哲学的稳步推进,显示着新文科建设过程中人文研究的新契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以"集体"署名取代个人署名,是革命样板戏的一大标志。对样板戏诸版本进行文本分析,重点比较版本演变中人物角色和情节结构设置变化与作者署名变化的相关性,可以考得样板戏具有"非作者性"。由个人创作者赋予文本的人格化、个人化的元素在集体创作的语境中被消解,文本及人物的非真实性有赖于非作者性,而非作者性又确保了文本及人物的非真实性,两者互为因果。由多个成员组成的集体创作班子之所以能以合作的方式创作出形式与内容高度完整的样板戏,是由于凌驾于创作班子以及其他所有关心并提出修改意见者之上的"全知视角"起了统领样板戏文艺路线和引导方向的作用。集体创作作为全知视角的忠实执行者,旨在通过样板戏的展演诱导观众对剧中正面英雄人物形成自我指涉,这是样板戏的最高审美目标。  相似文献   
8.
世界电影的崭新发展 ,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电影艺术史的分期。鉴于以往的结论多止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且对1945年后的世界电影的描述较为粗略、混乱甚至错误 ,本文在考察大量世界电影作品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基础上 ,将一百余年的世界电影史划分为四个时期 :形成时期 (1895 - 192 7)、成熟时期 (192 7- 1945 )、变革时期 (1945— 1967)、振兴时期 (1967以来 )。在指出如此划分的原因的同时 ,对世界电影史第三分期的主要电影流派、电影思潮进行了较为客观、清晰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礼记·乐记》作于公孙尼之说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乐记》是一份集中体现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与礼教思想的重要文献。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本文通过分析考证,以可靠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否定了这种错误的观点。澄清《乐记》的作者问题,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乐记》以至整部《礼记》的编纂性质,从而正确而有效地发挥其文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 ,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 ,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