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建构是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与外部环境对话的结果.通过对话的动力源、对话主体、话语支配权、对话进程的阐释,以有助于我国民间的、权威的、专业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学风是人才培养的"气候"和"土壤",是校风建设的核心。搞好新时期的学风建设,必须了解其形成、发展的规律,创新学风建设的模式与方法。文章分析了学风形成发展的心理机制,提出了开发学生内外动力源,搞好优良学风建设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安家》2011,(10)
一年一度伦敦设计节(London Dasign Festival)于今年九月举行。伦牧的一百八十多家博物馆画廊设计店都加入到设计节中,共举办了二百五十多个活动。伦敦设计节主席约翰·索雷尔表示,设计是创意产业的动力源泉,因此今年设计节的目的并不只是以个设计文化内容来推广设计还要从经济增长和未来的角度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研究从认知的视角出发,在考察数学课堂学习现实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教学用问题”,它是数学课堂学习的动力源,包括:元认知提示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导向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唤起性问题和判断生问题。这些问题在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中的“启动”、“维持”和“意向生成”三个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学用问题”的系列作和构成“教学用问题链”。“教学用问题链”是高效数学课堂学习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东亚经济已有雄厚经济规模、良性增长机制、科技实力和发展趋势以及觉醒的亚洲意识诸方面,论述了东亚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东亚经济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动力源。  相似文献   
6.
<正>读读习近平的文明宽容论,国人应能理顺思路:不要老把国家跟国家、文明跟文明间的关系,看成是水火不相容的敌对关系。总体而言,敌对的少,和平共处的多。习近平讲话中几次提及中法两国互相交融的"中法梦",习近平访美时也提到中国梦和美国梦有共同之处。中国梦与古老的欧洲传统和新颖的美洲传统之间都有相近相通的要素,就是说,中国梦就是人类共同梦想的宝贵部分;正在复兴更新的中华文明,就是人类文明繁荣昌盛的动力源之一;中国人的未来连接着全球文明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抗震救灾,诞生了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为主要内涵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空前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蒋韵不寻常的个人生命史、文学阅读史以及“文化大革命”中的亲历,使她成了对爱与美的消失充满忧伤的那一代人的典型代表。因此,她执意以女性悲情书写唤起人们对爱与美的珍惜。这种强烈的内在心理需求成为她创作的初始动力源。蒋韵近30年的创作从未脱离这一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中国文论界就“反映论”展开过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从当代文论史看,“反映论”曾被盲目崇拜,在新时期又被一些人视为文艺发展的障碍。但是,不少研究者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探索,重新赋予了它新的阐释力和有效性。其中,钱中文对“反映论”的阐释很有代表性。他反对简单地、庸俗地、情绪化地对待“反映论”,梳理了“反映论”的含义,在尊重“反映论”哲学基础的前提下,强调了审美因素之于文艺反映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概念。“审美反映”科学地说明了文艺反映的过程、作用,探索了文艺反映的意义和潜力,其“审美反映”赋予了“反映论”以新的内涵。具体来说,文艺反映是审美反映,它有独特的心理结构、动力源、心理定势,因审美介入了现实、改变了现实,并最终体现在文艺作品中。“审美反映论”不但挽救了“反映论”,而且提高了文艺“反映论”阐释文艺现象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受《周易》神秘文化影响,在中国美学看来,“气”是宇宙的原初实有,是最高的本体,“道”即混沌之“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化合;作为宇宙万物生成的中间环节,“气”生于“道”或“太极”,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质料或元素。审美创作活动中心物的感应、情景的交融离不开“气”与“气化”作用。由此,中国美学提出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说:宇宙万物的生成本源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运行,“气”之动物,激发了万物的生长发育,自然也激发创作者的创作动机,而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引起审美创作。“物动心感”,引起创作者内心感动与审美域构成的原初动力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