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陵江航电工程实施后,其流域的旅游优势凸现出来,成为这一地区的新兴产业。针对嘉陵江流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若干相应对策,即在旅游开发中要突出古镇特色文化;采用多种措施提高景点间的空间可达性;在旅游开发中要加强区域协作,走整体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洪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从文献统计看,清代洪灾发生的次数大大超过明代,说明洪灾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强烈。文中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洪灾具有普遍性、频繁性、季节性、破坏性、复合性的特点。指出气候、地理、人为活动等为嘉陵江流域洪灾的成因。人们在防治洪灾时采取的灾前、灾中、灾后的各种措施,为减轻洪灾损失和灾后的重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人口流动不仅考验着流入地的社会治理,也对流动人口归属地的社会治理形成了挑战.基于流动人口归属地社会管理困境的视角,以嘉陵江流域的蓬安县X镇的调研访谈为基础,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外出务工高潮的兴起使得嘉陵江流域的广大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空巢化”倾向,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传统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已经难以适应这一经济社会变迁的要求;并剖析了国家建构中的自治传统式微是导致这一困境的原因,进而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尤其充分考虑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提出发展路径是重塑流域内社会自治文化,重构基层政府的机构设置,重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从而解决流动人口外迁后空巢化社会的矛盾与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4.
嘉陵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流域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流域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并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旅游价值,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落后的流域旅游经济形成强烈反差。嘉陵江流域是四川省同时也是中国西部生态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的一个区域,后发优势明显。本文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生态旅游产品和项目等方面论述了嘉陵江流域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道教历史发展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呈现了不同的特征。宋代,道教世俗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宋代嘉陵江流域道教石窟作为嘉陵江流域道教的载体之一,在这一时期不但从题材内容,而且从造像仪轨等方面都呈现了世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价格杠杆 促进嘉陵江流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剖析了价格杠杆在嘉陵江流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中的作用取向.提出了若干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嘉陵江流域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米仓山东段南麓,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渠江水系,县内地形起伏很大,中低山切割较强,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复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区,被省上列为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县。截至2013年10月,全县共有91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在全县49个乡(镇),524个行政村,直接受威胁学校、场镇、人口聚集区等9044户55806人。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合作是嘉陵江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合作组织体系与协调机制,可以发挥高校教育信息化在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先导作用,有助于区域内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因为地理环境的制约,嘉陵江流域并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地理空间,而是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由于地缘的优势,它们各自受到周边地区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并在不同时期演变为不同的文化空间,而最终成为大的区系文化空间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论嘉陵江流域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嘉陵江航电工程实施后,其流域的旅游优势凸现出来,成为这一地区的新兴产业。针对嘉陵江流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若干相应对策,即在旅游开发中要突出古镇特色文化;采用多种措施提高景点间的空间可达性;在旅游开发中要加强区域协作,走整体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