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229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480篇
社会学   13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诸子时期超越天人二元对立的"天人观念"具有深刻的美学史意义,这可通过中国美学的发生、发展、突破三个方面来说明:就"发生"而言,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中国美学何时发端的问题具有澄清作用;就"发展"来说,中国古典美学之特征和基本范畴的形成、中国现当代美学之思想体系的构建等都能在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中找到渊源;就"突破"来看,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为何要超越二元对立以及如何超越二元对立均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即追寻"意义"与回到"经验"。  相似文献   
2.
"我是谁"一直是西方哲人热衷研究的问题,近代西方对于自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并提出了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等等相关理论。中西方的自我观念有很大的不同,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文化对比,指出了什么是中国人的自我认识,并指出了中国人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独特特征,为中国人自我观念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灾异观念是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内容,唐人因为推崇汉朝,对来自汉朝的思想观念接受较多,灾异观念在唐代甚为流行,其表现形式与汉朝略有不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论、对策和诗歌中,该观念对唐代文学的作用小于瑞应和封禅。  相似文献   
4.
强苯赛浸种对水稻幼苗的根长、根重和根系体积都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根尖细胞分裂指数,能使胚根尖切段伸长和发根力增强,并能提高胚乳中淀粉酶活性和根系的呼吸强度。  相似文献   
5.
环境道德是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规范人对自然的行为.的道德。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萌生和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环境道德思想;我国“天人合一”学说认为自然万物之问具有和谐统一的关系,应该说这种关系的本身就是生态学上的概念,因而早在古代就已形成朴素生态学和重视生态和谐的思想,这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的根本观点和理论基础。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内容相整合,提高环境意识,以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21世纪的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6.
学习声乐的人都在寻找正确的歌唱方法,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对呼吸、声区、共鸣、音量、音色等歌唱内容的介绍,力求简洁地阐述正确歌唱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歌唱教学中呼吸的运用十分重要,本文集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从正确运用呼吸控制音准及呼吸与情感变化,呼吸与歌曲内容的转化等几方面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15日,南京扬子晚报头版刊登了一则图片新闻南京郊区的某乡村的一棵水杉树周围出现各种形状的呼吸根,而那里的乡民将它看作“观音菩萨”面叩头祈福。那么呼吸根空间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康德对人生自由和人类尊严的确证,并分析了康德道德学的自律特征,同时指出了康德的人生理论的刻板的形式主义特点,认为这一特点使得康德的道德学只是一些无欢乐无情感的命令。进而详细分析比较了康德人生理论的特,点与中国古代儒家道德的特点和“乐感精神”之间的实质差异,并着力寻求它们之间可以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0.
史华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以为严复作<天演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反驳赫胥黎,替斯宾塞辩护,是不能成立的.这涉及到严复令史华慈大感困惑的一点:在决定论和唯意志论之间游移.这多少是因为史华慈深谙西方哲学中决定论和唯意志论的对立,而对中国哲学中从荀子到刘禹锡、柳宗元等,在传统的"天人之辩"上,主张"天人相分"的传统缺乏深入的了解,而严复恰恰是继承了这一传统.严复的理路,还可以在儒佛乃至民间心理中寻找到更多的依据,而史华慈所说的"力本论"其实是其一贯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